【精彩冬殘奧(187)】張家口經濟開發區育寶特殊兒童康復中心:讓特殊孩子盡早融入社會生活
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 發布時間:2022-03-09 11:31:43
在張家口經濟開發區育寶特殊兒童康復中心,有這樣一群患有孤獨癥兒童,因智力發育遲緩、語言障礙等問題,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和生活。通過矯正訓練,他們慢慢學會與周邊人群交流。
“這是什么?”“將相同顏色的積木拿出來。”3月7日下午,在育寶特殊兒童康復中心房間內,老師張佩佩手托著一筐積木,跟3個患有自閉癥的男孩開展語言訓練游戲。
3月7日,張家口經濟開發區育寶特殊兒童康復中心,老師正在訓練孩子們的獨立生活能力。
陪同孩子一起進行康復訓練的吳女士說,兒子5歲時,還不能正常的交流。她帶著兒子看過醫生,這才知道,兒子患有孤獨癥。在這里,經過10個多月的康復訓練,現在兒子愿意跟同齡人交流了。下一步,她準備把孩子送到托管班,看看效果。
“兒童孤獨癥是一種發育障礙疾病,他們不會交流,喜歡獨處,往往表現出反應遲鈍、動作刻板等癥狀。”育寶特殊兒童康復中心負責人張素霞說,為讓特殊孩子盡早融入社會生活,2005年,她開辦了張家口市第一家幫助孤獨癥兒童做康復訓練的機構,目前招收特殊孩子90余名。
學習名詞動詞、代名詞反轉、溝通交流、做游戲……在老師的專業引導下,通過針對性地設計相應的學習主題和內容,這些特殊孩子的智力和思維慢慢得到成長。
今年45歲的張素霞,是一位孤獨癥兒童的媽媽。從兒子1歲起,她就發現兒子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樣,很少開口說話,甚至叫爸爸媽媽的次數也極其有限,學什么都比別人慢半拍。
3月7日,張家口經濟開發區育寶特殊兒童康復中心,老師正在帶著孩子們進行認知訓練。
在醫生的建議下,張素霞來到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這里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孤獨癥兒童,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為孤獨癥兒童做康復訓練。讓她高興的是,通過康復訓練,兒子病情有了好轉,可以聽懂別人的指令,并按照指令做動作了。
2005年,張素霞回到張家口后,起了開辦專收特殊兒童的幼兒園的念頭。她花300元租了一間農村小院,一間做教室,一間做宿舍,一間當廚房。第一年,只招到了一個孩子,后來孩子越來越多。
2010年,在張家口市殘聯、市民政局、經濟開發區殘聯的支持下,她在張家口經濟開發區建立了孤獨癥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同一年,她加入了心盟組織,這個組織就是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發起的,為她提供了技術支持。
3月7日,張家口經濟開發區育寶特殊兒童康復中心,老師正在給孩子進行語言訓練。
她招收的特殊孩子,一部分是吃住都在康復中心。其中,有一個孩子叫做小寶(化名),6歲時就跟著張素霞進行訓練,目前基本能夠自理,可以到點起床,自己刷牙洗臉疊被子,甚至還會自己做面條。
“孤獨癥是一種終身的疾病,有的孩子癥狀比較輕微,有的癥狀比較嚴重,根本無法自理,現在所有的康復訓練,只是為了緩解病情。”張素霞說,目前,中心里接受的主要是1至12歲的孩子。未來,她計劃著開一個更大年齡孩子的康復中心,為更多孤獨癥患者撐起一片天。(貢憲云 趙杰)
[責任編輯:李雯雯]相關閱讀: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