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賦音樂有限公司發布消息,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頑疾5年,方大同于2025年2月21日早晨,平靜而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該消息一出,眾多網友意外到表示“不敢相信”。記者梳理發現,此前,方大同曾因爆肺(氣胸)多次住院治療。
“肺都被氣炸了!”是一些人用來調侃生氣的狀態。但現實生活里,“爆肺”確實存在。近日,東部戰區空軍醫院連續接診兩位因騎行和搬家而導致肺“炸”的患者。肺真的會爆?為什么肺會爆?日常生活中,究竟哪些行為有此類風險?醫生提醒,不要忽視身體的求救信號。
他們因騎行、搬家喘不上氣
15歲的小潘對騎行充滿了熱愛,每逢周末他總會跨上心愛的自行車,穿梭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感受風在耳邊呼嘯而過的暢快。然而,一次騎行后回到家中,他逐漸感到左側胸部傳來一陣隱隱的疼痛。“當時就感覺胸口有點悶疼,我還以為是騎得太猛,累著了,歇一會兒就能好。”小潘回憶。畢竟自己年紀輕輕,平日里一些小的擦傷扭傷很快也痊愈了,根本不算什么。然而,這疼痛卻沒有如他所愿漸漸消失,反而伴隨著呼吸漸漸加強了。家人得知情況后,趕忙帶著他去了醫院。一番詳細檢查后,醫生給出的診斷讓小潘和家人都大吃一驚——自發性氣胸。
無獨有偶,30歲的劉先生最近正忙著搬家。當天,看著一件件沉重的家具,劉先生咬咬牙決定一次性多搬一些,省些上下樓的趟數。當他吃力地扛起一個大箱子時,右側胸部突然傳來一陣隱痛。“當時就感覺像是抻著了,我想著可能是肌肉拉傷,以前干活也有過這種情況,過兩天就好了。”劉先生沒把這當回事,繼續忙著搬家。可沒想到,接下來的日子里,疼痛反而愈發嚴重。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小針扎著胸口,疼得他直皺眉。更糟糕的是,漸漸地他開始覺得呼吸困難,胸口像壓了一塊大石頭。“我當時慌了,感覺喘不上氣,那種感覺太可怕了。”劉先生心有余悸地回憶。意識到情況不妙,劉先生不敢再耽擱,急忙去了醫院。經過醫生的精心治療,他的癥狀才逐漸好轉。而診斷結果,同樣是自發性氣胸。
這兩起看似偶然的事件,為何背后的 “罪魁禍首”都是自發性氣胸?東部戰區空軍醫院心胸泌尿外科宋博主任介紹:“像小潘騎行時的劇烈運動、劉先生搬運重物時用力過度,都會使胸腔內壓力突然改變,成為誘發自發性氣胸的常見因素。”
肺真的會“爆”嗎?
“肺都被氣炸了!”這是一些人用來調侃生氣時的狀態,但肺真的會爆炸嗎?“肺當然不會像氣球一樣‘砰’的一聲炸掉。”宋博介紹,氣胸,即胸腔內積氣的狀態,是由空氣進入胸膜腔即肺和胸壁之間的空隙引起的。造成氣胸的原因有多種,主要分為自發性、外傷性和醫源性。
氣胸、肺漏氣,生活中這樣的患者并不鮮見。專家解釋,自發性氣胸最為常見,指在沒有外傷或其他人為等明顯外因情況下,肺實質或臟層胸膜出現破裂。簡單來說,就是肺表面破了個小洞,空氣從肺經臟層胸膜漏到了胸膜腔。這些漏出來的空氣引起胸膜腔積氣,會壓迫肺部,進而導致肺臟塌陷,讓人感覺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繼發性氣胸通常是因為肺部本身就有問題,比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等患者,其肺組織比較脆弱,稍一用力就可能導致肺部‘漏氣’。外傷性氣胸是指因車禍、高處墜落等胸部外傷導致胸膜破裂而引起的氣胸。”
因運動導致氣胸的患者,則可能涉及多方原因。“比如有的患者可能先天肺發育不足,也可能是患者平時不怎么運動,劇烈運動后導致呼吸加深加快,胸腔壓力增大,使肺組織受損,誘發自發性氣胸。”專家介紹。
哪些是肺“漏氣”的導火索?
自發性氣胸可不是隨便發生的,通常需要一些“導火索”。那生活中哪些行為容易讓肺“漏氣”呢?
首先是劇烈運動。“比如小潘,劇烈運動后胸腔壓力驟增,肺部受不了就‘炸’了。”專家提醒,還要注意生活中咳嗽或打噴嚏,“有些情況下,咳得太猛或打噴嚏太用力,可能會導致肺‘漏氣’。情緒激動地大笑、大叫、吵架……情緒一上頭,胸腔壓力會隨之飆升,也有可能引發自發性氣胸。”此外,專家提醒,潛水或乘坐飛機時,由于氣壓突然變化,肺也可能會“抗議”。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被自發性氣胸 “盯上”呢?宋博指出,青少年身體處于快速發育期,部分人肺部可能存在先天薄弱點;身形瘦高的人群因胸廓狹長,肺尖部組織受到的機械應力增加,會增加發病風險;長期吸煙、有肺部基礎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的人,同樣是自發性氣胸的高危人群。
不要忽視身體的“求救信號”
值得警惕的是,很多人在發病初期容易忽視癥狀。
宋博提醒,若運動或負重后出現胸部疼痛、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癥狀,哪怕疼痛較輕,也絕不能掉以輕心,應盡快就醫檢查,這些癥狀很可能就是身體在喊“救命”。“胸痛是氣胸最典型的癥狀,一般單側發作,呈針刺樣痛或撕扯痛,有時還會放射到肩背或手臂。胸痛可突然發生,咳嗽及深吸氣時疼痛加劇。疼痛一般不會自行緩解,需治療后才可減輕。呼吸困難常與胸痛同時發生,表現為爬幾步樓梯就喘,拎點重物就胸悶,好像有東西堵在胸口,感覺肺里的氣不夠用。”專家提醒。而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控制病情、避免嚴重并發癥極為關鍵。輕微氣胸可通過保守治療恢復,嚴重時則需手術干預。宋博提醒:“自發性氣胸的復發率較高,未接受手術的患者尤其要長期注意。”
日常生活中,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專家表示,預防自發性氣胸也有方法。“對于運動愛好者,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運動時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避免突然進行高強度運動;普通人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積極治療肺部基礎性疾病。”宋博強調。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