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你上門,我家的問題真不知道要怎么解決……”近日, 一起案子調解完成后,80多歲的王老太太拉著法官的手表示感謝。老人是陽原縣化稍營鎮人,因遺產糾紛,將子女訴至法庭。
考慮到當事人年事已高,負責該案的化稍營人民法庭法官堅持實行“三不到庭全到家”便民舉措,帶領書記員主動上門,最終以調解方式解決了此案。
“三不到庭全到家”指殘疾人、70歲以上行走不便的老人、沒有交通工具處于偏遠山區的當事人可以不到庭,由法官登門入戶辦案。至今,該項服務在陽原法院已惠及了近3千名當事人。
而這僅僅是“三端共治”解紛工作法中一項內容。近年來,聚焦能動履職,全市法院深化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堅持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抓前端”、非訴調解機制挺前“疏中端”、實質解紛案后回訪“治末端”的“三端共治”司法理念,形成分層遞進的化解模式,實現矛盾糾紛早預防、早發現、早化解。因工作成績突出,去年,陽原法院該項工作成功入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沒想到通過視頻通話就把問題解決了。”7月9日,陽原縣人民法院化稍營人民法庭通過線上視頻調解成功化解了一起借款糾紛案件。
常某、陳某系鄰居關系,2008年因生病常某向陳某借款一直沒有歸還,無奈,陳某提起訴訟。立案后,法官發現常某患有小腦萎縮,出行不便,而陳某起訴后就外出打工。考慮到雙方系鄰里關系,將來抬頭不見低頭見,不能一判了之,為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法官多次通過視頻通話與原被告溝通,通過“法、理、情”耐心引導雙方當事人,最終促成雙方達成還款調解協議。
據陽原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類似這樣通過調解結案的案件很多,“三端共治”是人民法院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創新,除了實現矛盾糾紛早預防、早發現、早化解,也有效實現定分止爭,2023年度,該院案件調撤率達68%,上訴案件同比下降35.3%。
同時,為有效方便群眾,陽原法院還通過“幫辦員”“碼上辦”等便民舉措不斷減輕群眾訴累。該院成立了一支由22名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員及2名退休法官、3名律師、28名人民調解員組成的“幫辦員”團隊,他們通過“碼上辦”線上受理糾紛,隨后分流、調解、跟蹤,幫助群眾高效快速化解矛盾糾紛。
“基層治理是社會穩定的關鍵一環,人民法院在基層治理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有著貼近群眾的固有優勢,全市法院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揮矛盾糾紛化解的‘橋頭堡’和人民群眾‘連心橋’作用,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為建設平安張家口、法治張家口貢獻法院力量。”市中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李穎 通訊員 孫華衛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