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的拉力很大,有時候需要背對著風箏才能拉動。
王振中與兩個孫女一同展示剛剛完成的龍頭。
王振中正在將裱糊完成的龍頭進行組裝。
村民來幫忙。
王振中制作的風箏栩栩如生。
今日出鏡
石家莊市藁城區王家莊傳統手工風箏制作人王振中。
采訪動機
王振中制作的200米長巨型風箏,手藝、畫工獨具風格,風箏放飛后更是異常震撼。
春風吹,風箏飛,又到了放風箏的季節,在不少人兒時的記憶里,或多或少都有一個和風箏有關的故事。風箏又稱紙鳶,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和發展,呈現出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鄉土生活氣息,風箏文化也在不斷傳承積淀中綻放出新的光彩。
4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藁城區王家莊村王振中家,作為傳統手工風箏制作人,王振中家的屋內擺滿了風箏,要說最好看的還是龍頭蜈蚣風箏。王振中邊直播邊趕制一個80米長的龍頭蜈蚣風箏。“蜈蚣身輕細長,做蜈蚣身子的竹圈是關鍵,把竹子圍成同樣大小的圓圈,用繩子扎好,不能讓它變形,然后粘上布片綁扎竹竿,在竹竿兩端還要固定雞毛,雞毛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最后再用三條線將100多塊布片串聯起來。”王振中一邊制作一邊對直播間的粉絲說。
15年前,王振中患上了頸椎病,為了治病,他開始放風箏,也就是從那時起,他迷上了制作風箏?!拔叶紱]有想到50多歲竟做起了風箏,還學會了直播,粉絲有7萬多,內蒙古、新疆、浙江等地的人通過直播買我的風箏,促使我在做風箏的道路上精益求精?!蓖跽裰姓f。
據了解,目前,王振中已經制作了200個巨型風箏,最長的龍頭蜈蚣風箏長200多米。龍頭蜈蚣風箏具有立體風箏和串式風箏的特點,由手工扎制的立體龍頭和許多帶有龍桄的腰片組成,制作工藝比較復雜。蜈蚣在一些地方民間傳說是龍的子孫,而多腳多福寓意著多福多祥。以龍頭為首,將蜈蚣作身,構成的龍頭蜈蚣風箏,則體現了人們崇尚龍的威嚴和活力。
臨近中午,80米長的風箏做好了,王振中帶著風箏來到村南的田地里做放飛試驗。“尾部放手!頭部拉起來!”隨著王振中的指揮,風箏緩緩地飄了起來?!帮w起來啦,飛起來啦!”王振中的兩個小孫女高興地喊著??粗约褐谱鞯娘L箏騰空而起、直飛云端,王振中很開心,也很驕傲。
文/圖 燕趙晚報融媒體記者 張海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