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青春飛揚
激情四射的體育盛宴
即將登場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將于7月28日—8月8日
在四川成都舉行
這是繼2001年北京
2011年深圳之后
中國大陸第三次舉辦
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也是中國西部首次舉辦
大型國際綜合體育賽事
屆時
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青年運動員
將在體操、羽毛球、籃球、跳水等
18個大項、269個小項中
競技角逐、青春筑夢
“來之不易、意義重大、注定精彩”
19日上午,國新辦就成都大運會籌辦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副部長、成都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王嘉毅介紹,首先,這是一次來之不易的大運會。自2018年12月獲得大運會舉辦權以來,成都大運會兩次延期。第二,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大運會。成都大運會將為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青年大學生和高校體育工作者打造公平競技、溝通交流、增進了解、發展友誼的平臺。第三,這是一次注定精彩的大運會。經過4年籌備,成都建設了卓越品質的場館設施,培養了嚴謹專業的辦賽隊伍,策劃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動。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成都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周進強介紹,距離成都大運會開幕還有100天,籌辦工作進入沖刺階段。經前期努力,成都大運會競賽組織工作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進展順利。成都大運會參賽報名分為意向報名、預報名、規模報名、個人報名4個階段,目前正在進行規模報名,盛邀全球青年來蓉參賽。
教育部副部長、成都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王嘉毅表示,這屆大運會設計了18個大項目,我國運動員全部參加。另外還有很多小項目,也力爭全部參加。目前,總的是800多名代表團成員,其中運動員約500名。代表團將有計劃針對18個大項進行賽前集訓工作,切實做好高水平的備戰,力爭取得最好的成績。同時,也要以“零容忍”的態度做好反興奮劑工作,因為我國是主場,既要取得好成績,同時還要干干凈凈拿獎牌。
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成都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王鳳朝表示,大運會執委會根據“開放辦賽”原則盡可能滿足公眾觀賽需求,凡具備觀賽條件的比賽場館所有的賽事均全面開放售票。“根據大運會票務運營規劃,經與國際大體聯溝通協調,我們計劃于6月初全面啟動賽事門票銷售,并在大運會官方渠道及時發布票務相關信息,歡迎公眾和媒體密切關注。”
各具特色 成都大運會場館科技滿滿
成都在承辦本屆大運會期間
新建場館13座
對36座老場館進行升級改造
如今49座場館已全面進入賽前準備階段
東安湖體育公園
△東安湖體育公園“一場三館”
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的東安湖體育公園
由“一場三館”組成:
主體育場、多功能體育館、小球館、游泳跳水館
△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
△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
“一場三館”里的主體育場
將舉行大運會開幕式
巨大的采光頂上
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太陽神鳥”
關于“太陽神鳥”可回顧
《文博日歷丨我們在哪見過,你記得嗎?穿過三千年的金剪紙》
△多功能體育館
大運會體操項目比賽、熱身場館
該項目比賽于8月1日—8月5日舉行
共產生14枚金牌
△東安湖體育公園小球館,成都大運會體操項目訓練場館。
△東安湖體育公園游泳跳水館
大運會游泳項目比賽、熱身、訓練場館
該項目比賽于8月1日—8月7日舉行
共產生42枚金牌
鳳凰山體育公園
△鳳凰山體育公園
大運會籃球項目比賽、熱身場館
該項目比賽于7月28日—8月6日舉行
共產生2枚金牌
體育館能容納觀眾一萬八千人
4小時內實現“冰籃轉換”
即從籃球場切換到冰球場
成都高新體育中心
△高新體育中心
大運會乒乓球項目比賽、熱身場館
該項目比賽于7月29日—8月5日舉行
共產生7枚金牌
場館內可容納1.3萬人
配有全彩顯示屏
高科技環保材質座椅等
新都區香城體育中心
△成都香城體育中心
大運會水球比賽、熱身場館及籃球訓練場館
水球項目比賽7月27日—8月8日舉行
共產生2枚金牌
場館周圍地面采用透水混凝土技術
可以讓地面高效滲水、透水
還有將雨水自然留存的功能
全年綜合耗水量降低20%
成都大運村
△成都大運村
大運村位于成都大學校園內
開幕時間正值大學暑假
大運村會提前“校轉村”
游泳池和籃球場成為運動員放松鍛煉的設施
校醫院成為醫療中心和興奮劑檢測站
超市、干洗店等在功能提升后將服務大運村
大運會結束后大運村會用于校園教學
……
行走的天府文化 交通保障工作進入沖刺階段
△四川天府國際機場
抵達成都的第一站
從天府國際機場開始
四川邊檢部門
劃定邊檢查驗專區、通道
確保大運會參賽嘉賓、運動員順暢通關
在大運會期間
成都公交集團投入近3000臺車輛
大巴車有1158臺
其中新能源占比超過70%
大運會倒計時100天主題地鐵19日上線
以“成都成就夢想”為主題
將“太陽神鳥”作為主要視覺元素
如果選擇地鐵出行
還可以體驗行走的天府文化
可愛爆棚 熊貓動態體育圖標發布
△熊貓體育圖標
擊劍、游泳、打羽毛球……
成都大運會倒計時100天
熊貓動態體育圖標發布
奔赴青春盛會
從大運會感受激情競技的魅力
共享大運機遇
體驗國際范、中國風和巴蜀韻
成都,準備好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