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社交平臺上的一組照片引發關注和熱議。照片中兩人坐在椅子上,旁邊放著小桌子,背景是一大片白色木繡球花,仿佛一幅愜意唯美的春游野餐照。不過另一個角度的圖片揭開了“真相”:兩人實際上坐在一處兩三米高的保安崗亭上,且周圍并無安全防護。“太危險了”“東西萬一沒拿好掉下來會砸到下面的人”“很不能理解”……網友的質疑道出了這一做法存在的安全隱患。為了避免類似現象發生,相關崗亭目前已被拆除。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為了“出片”而尋找獨特拍攝角度的行為也能夠理解,但美好一定要建立在不越過安全底線的前提和基礎之上。近年來,不顧危險拍攝網紅照片、視頻而引發爭議的事件時有發生。有人為吸引其他網友點贊,坐到懸空伸出懸崖數米的“試膽石”上拍照;有人為同時拍到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上海中心大廈三座高層建筑,爬到電表箱上自拍;有游客在風光秀美的國道上隨意停車,甚至直接躺在道路中間……凡此種種,不僅是對個人生命安全、家庭的不負責任,也對他人安全和社會正常秩序造成危害。對于越過安全和法律邊界的任性打卡拍照行為,必須加強規范和治理。
在涉險拍攝不文明已成社會共識的背景下,相關新聞為何仍頻頻出現?說到底是僥幸心理在作祟。在公路上自以為沒看到車就安全了,殊不知危險來臨的速度超出預期;認為意外是極小概率事件,不會發生或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類似心態加大了意外發生的概率,很容易將自己置于危險境地。“青海網紅公路2年內因拍照發生8起交通事故”“32歲網紅為拍美照不幸墜崖身亡”等教訓警醒我們,對安全的考量決不是多余的,必須有底線意識、對生命保持敬畏。若是拿生命“打卡”,意外一旦降臨對個人來說是無法承受之重,這是鏡頭內無論再怎么精彩也彌補不來的。拍攝者對此不可不察,切不可以身試險、因小失大。
文明不能讓位于“凹造型”,安全不能讓位于“博出圈”。在絞盡腦汁想構圖比姿勢、讓照片更有創意更加出彩的同時,舉止文明、確保安全的弦也時刻不能放松。對于一味通過高難度、高風險拍攝在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的行為,相關平臺應進行有針對性治理和引導,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約束。比如,加強對照片和視頻的審核,對虛假擺拍、渲染危險動作等內容做限流、下架等處理;完善平臺的社區公約和社區規范,對違反規定、屢禁不止的賬號進行相應處罰。相關經營者、管理者也應加強管理,盡到充分的安全保障義務,對于執意冒險拍攝不聽勸阻的,可報警請求協助。
五一假期即至,許多人早已備好攝影攝像器材和拍攝寶典,準備記錄下賞美景品美食的瞬間。旅游出行的目的是親近自然、放松身心,不論是登高攬勝還是泛舟河湖抑或是騎行露營,都要時刻牢記:打卡不求刺激、拍照不涉險地。牢記安全于心、踐履文明于行,維護和諧有序的出游環境,才能不負一路美景,收獲一個溫馨愜意的假期,留下最美的照片和回憶。
編輯:劉穎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