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北京師范大學供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4月20日,“大模型應用中未成年人保護和發展評估——以ChatGPT、文心一言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例”跨學科研討會在京舉行。研討會由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互聯網法院及北師大新聞傳播學院、教育學部、法學院專家學者參會,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大模型對未成年人保護和發展的影響。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對青少年進行保護?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教授卜衛認為,ChatGPT為青少年提供了教育、交流、娛樂、生活技能社會學習等資源機遇,同時帶來信息泄露、不良內容、時間管理、安全風險、惡意軟件和病毒等風險。“ChatGPT時代我們更應該關注青少年數字素養中的溝通與協作素養,即通過數據技術互動、分享和合作的能力以及青少年又會如何影響GPT傳播技術內容形式和發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長郭開元指出青少年的價值觀并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如果教育應用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并代替老師,情感教育將會喪失。大模型應用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不僅需要靠法律的支撐,還要基于兒童權益最大化的視角去設置規則。
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信息科技組組長、對外經貿大學信息學院院長熊璋認為AI大模型時代的未成年人教育有三大改變:一是從量到質的改變,二是從表及里的改變,三是從緩至激的改變。他提出對AI大模型時代的未成年人教育三個認識:保護和發展的基礎是教育,教育的基礎是基礎教育,基礎教育的基礎是素質教育。
會上,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發布全國首個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成年人保護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CI-STEP指標評價模型。據悉,該指標體系根據皮亞杰兒童智力發展階段性理論、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論等理論,結合聯合國兒基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我國相關政策依據,研發構建了CI-STEP指標評價模型。
方增泉認為,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成年人保護和發展在未來需要落實技術標準,重點關注風險,明確評估義務。在“兒童為中心”“保護兒童權利”“承擔責任”和“多方治理”理念的指導下,他呼吁社會各界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人工智能的發展應保護和促進未成年人的權益,避免剝奪和損害未成年人的權利,助力實現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