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行動計劃
到2025年,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學校比例達95%
為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經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在工作目標上,明確到2025年,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學校比例達到95%,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比例達到60%。
《行動計劃》提出,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一是以德育心,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德育思政工作全過程,融入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和學生成長各環節,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二是以智慧心,優化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注重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三是以體強心,發揮體育調節情緒、疏解壓力作用,實施學校體育固本行動,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與健康課,支持學校全覆蓋、高質量開展體育課后服務。四是以美潤心,發揮美育豐富精神、溫潤心靈作用,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廣泛開展普及性強、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積極向上的美育實踐活動。五是以勞健心,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磨煉意志品質。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校要結合相關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校要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原則上應設置2個學分(32—36學時),有條件的高校可開設更多樣、更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選修課。托幼機構應遵循兒童生理、心理特點,創設活動場景,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等作用,增強同伴支持。(來源:新華社 記者 黃超)
編輯:劉穎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