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21日在海南三亞發布我國深海考古工作近期取得的重大進展。2022年10月,在我國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兩處古代沉船。沉船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已于今年5月20日布放,并進行初步搜索調查和影像記錄,開啟了中國深海考古新篇章。
據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長閆亞林介紹,其中一處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有多個疑似被船艙分隔開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達3米多,文物以瓷器為主,散落范圍達上萬平方米,推測數量超過十萬件,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為明代正德年間。另一處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二號沉船,發現大量原木,尺寸相近、碼放整齊,大多經過簡單加工,初步研判是從海外裝載貨物駛往中國的古代沉船,初步判斷為明代弘治年間。
“沉船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時代比較明確,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不僅是我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閆亞林說。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煒表示,兩處沉船一處船貨以外銷的瓷器為主,一處船貨以從海外輸入的木材為主。兩處沉船年代相近,相距僅10多海里。這是我國首次在同一海域發現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充分證明了這一航線的重要性和當時繁盛的程度,有助于深入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雙向流動。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將嚴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規程,用1年左右時間,分3個階段實施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調查工作。考古調查工作結束后,將科學評估沉船保存狀況和技術條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遺址保護方案。(新華社記者施雨岑、周慧敏)
(來源:新華社)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