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公益日”到來之際,為在全社會提振消費信心,共建和諧消費環境,中國消費者協會與中國互聯網協會今天共同發出“提振消費信心 我們在行動”公益倡議:
一、聆聽消費者意見,開展模式創新。各互聯網企業要緊跟行業發展,充分聽取并尊重廣大消費者意見,拓展提振消費信心新模式,培育新消費品牌,營造新消費場景,推出更多保民安、護民利、惠民生、暖民心的新舉措,擴大優質消費供給、滿足消費需求。
二、加強企業自律,暢通投訴渠道。各互聯網企業要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加強自律和規范,遵守良好行為規范,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暢通消費者投訴和意見反饋渠道,認真處理消費者訴求,將消費糾紛化解在源頭、解決在企業。
三、守牢底線紅線,優化消費體驗。各互聯網企業要依法誠信經營,守住安全底線紅線。提升服務質量,持續優化消費體驗,更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四、積極履行職責,完善各項機制。各互聯網企業要進一步完善消費投訴調解處理機制,強化消費維權理論研究和形勢分析,做好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者”;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消費新風尚,做好科學理性消費的“引導者”;揭露批評違法行為,做好企業誠信經營的“監督者”。
五、加強輿論引導,發揮專家優勢。新聞媒體要加大輿論引導力度,曝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弘揚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優秀事跡。專家學者要發揮智庫參謀作用,通過開展理論研究、普及消費知識、提供技術支撐等方式,為消費者維權事業提供智力支持。
六、主動行使權利,踐行綠色消費。廣大消費者要積極行使對商品和服務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主動反映民生民情民意,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自覺抵制外賣餐飲浪費行為,拒絕過度包裝,推動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氛圍。
(來源:央視新聞 總臺央視記者 王婧)
編輯:劉穎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