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陽”患者有所增加,如何看待當前形勢?怎樣科學應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專家回應熱點關切
近期,全國發熱門診就診患者數量有所增加,但整體數量遠低于上一輪疫情流行高峰。疫情最新形勢如何?怎樣科學應對“二陽”風險?針對社會熱點關切,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組織專家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專門作出回應。
疫情低水平波浪式流行 患者絕大部分為輕癥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介紹,今年2月以來,我國新冠疫情處于局部零星散發態勢。疫情監測數據顯示,4月下旬以來,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有所上升,5月中旬開始進入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態勢。
王麗萍同時表示,全國發熱門診就診患者數量雖有增加,但整體數量遠低于上一輪疫情流行高峰時發熱門診就診量,就診患者絕大部分為輕癥。
“專家結合多渠道監測數據研判認為,由奧密克戎XBB系列變異株引起的疫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全國整體疫情態勢平穩可控,對醫療秩序和社會正常運行影響較小。”王麗萍說。
王麗萍建議,公眾繼續保持勤洗手、室內多通風等良好衛生習慣。尤其是有慢性基礎疾病人員和孕婦等重點人群,建議在進入環境密閉、人員密集的場所時佩戴口罩,注意個人防護。
主要流行株為XBB變異株 致病力無明顯變化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監測數據顯示,奧密克戎XBB系列變異株在我國境外輸入病例和本土病例中的占比持續處于高位,分別占5月15日至21日采集序列的95.2%和91.9%。
“這與全球及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主要流行株占比情況基本一致。”陳操表示,從我國和全球監測數據及研究結果來看,與早期流行的奧密克戎各亞分支相比,XBB系列變異株的致病力沒有明顯變化。
陳操表示,基于我國已有的多渠道監測預警體系,若發現新的風險信號,各地疾控部門將會第一時間預警,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二陽”癥狀普遍更輕 重點人群應更注重防護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說,近期發熱門診就診人數的確有所增加,患者癥狀主要集中在發熱、呼吸道癥狀,包括咽痛、咳嗽、鼻塞流涕、頭痛、肌肉酸痛等,個別患者會有嘔吐腹瀉癥狀。
“總的來說,大部分患者‘二陽’的癥狀普遍比‘一陽’時更輕。”李侗曾介紹,根據臨床觀察,大部分患者嗓子疼是輕微的,發熱恢復得更快,病程可能持續3至5天。
李侗曾也表示,如果確定感染了新冠病毒,不管是否有發熱或呼吸道癥狀,仍建議居家休息。若經過休息、服藥,相關癥狀仍在加重,比如發熱持續超過5天、有胸悶憋氣癥狀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此外,不管是“一陽”還是“二陽”,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應更重視做好防護。“盡量避免感染,一旦感染要盡早進行抗病毒等治療,減少重癥和后遺癥的風險。”李侗曾說。
(來源:)
編輯:劉穎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