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2023年高考的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后,與高考作文相關的多個關鍵詞照例沖上了微博熱搜,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火爆,不少網友嘗試讓人工智能來寫高考作文,不過目前看來,這些“AI答卷”仍存在明顯不足。
全國甲卷的主題圍繞“時間”展開,技術發展究竟讓人更好掌控時間,還是成為時間的仆人?不少網友表示,在擁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后,對這句話有了更加充分和深刻的理解,“挺期待看到這個題目的優秀作文”。新課標Ⅰ卷的關鍵詞則是“故事”。材料中提到,“故事是有力量的”,請考生寫出閱讀材料后的聯想和思考。“講中國之故事,鑄中華之榮光”,“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不少網友認為這篇作文“好寫,但難寫好”。
“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上海卷作文題目的思辨性突出,網友“豆奶不東南”評論,“說實話真覺得上海卷作文很有趣,可以無限暢想”。天津卷作文的材料則引用了青年周恩來撰寫的對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網友表示“這個題目很熱血,我很喜歡”。
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挑戰高考作文,這一舉動也走紅網絡。網友“天涯歷知幸”用一款國產大模型完成了全國甲卷和新課標Ⅰ卷的作文題,并評價人工智能“切題、自洽已經不是難事,甚至還可以引經據典,來點排比句”,但“在情感表達上,確實仍有不足,更像是結構工整的套路文”。不過,這位網友也表示,關鍵詞的輸入對生成效果影響很大,經驗豐富的操作者可能會引導人工智能創作出更豐富生動的內容。
在“假如AI來寫高考作文”的話題下,雖有網友感慨人工智能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更多網友將“AI答卷”評價為“匠氣”“沒有情感的純論述”“翻來覆去實則一套說辭”,認為“AI就是AI”,“人類寫作目前尚不可被代替”。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蘇雅)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