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9日)國際智能建造展在京舉辦。我國智能建造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在展會上競相亮相。
總臺央視記者 古峻嶺:我手里拿著的就是高鐵鐵軌下面鋪設的軌枕的模型,在我身后這個沙盤所展示的,就是我國首條專門生產這種雙塊式軌枕的智能生產線。目前這條生產線已經完全實現了無人生產。由于智能化的引入,使產品不合格率從原來的3~5‰,已經降到了現在不足1‰,同時生產效率也翻了一倍。
這是世界首臺樁梁一體架橋機,它的智能化體現在高集成度上,在傳統的架橋工程中至少需要引孔、打樁、架梁和拼裝橋墩等工序,費時又耗力。有了它可以將這些工序全部集成在一起,一次性完成。
安全頭盔、防火毯以及防火手套,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用石材制成,也就是這種深埋地下的玄武巖原石。這種天然石材拉出的這種金光閃閃的纖維,有著非常優異的物理性能。它的抗拉強度和耐腐蝕性能,都要優于玻璃纖維,而它的生產能耗僅有碳纖維的1/16。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綠色環保的建材,在智能建造領域也是前景廣闊。
長期以來,我國制造低端過剩,高端不足。但是信息化、數字化以及“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我國建造制造領域逐漸邁向智能化。
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 張景安:世界上有些國家比我們技術先進,但是它缺少應用場景。我們中國在(智能)制造的應用場景世界第一,我們在信息化積累了大量的數據,這大量的數據為智能制造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從宏觀來說,我們整個國家都邁向了數字化、智能化的征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