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王璇 廉明坤 吳思影 寇瑄
四月的石家莊春風和煦,位于石家莊市新華區的石家莊中央商務區建設正緊鑼密鼓,加速推進。
石家莊中央商務區地下公共空間項目建設現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廉明坤 攝
記者在建設現場看到,位于中央商務區北區核心位置的地下公共空間項目已經初現雛形。該項目為2022年河北省重點建設項目,總占地約105 畝,總建筑面積13.7萬平方米,是一個集景觀、建筑、交通、能源中心、管廊、市政等多項工程為一體的綜合性項目。
石家莊中央商務區地下公共空間設計效果圖。
據介紹,該地下公共空間共分為三層,負一層主要建設商場、下沉廣場;負二層主要建設停車場、能源中心、人防工程;負三層為預留的城市軌道交通及綜合管廊。
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是解決土地資源緊張、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拓展城市空間最有效的途徑。“我們北區地下公共空間項目是以TOD公共交通為理念,形成地鐵站、公交站換乘一體化,并且實現地下停車、軌道交通、人行通道的互聯互通,徹底解決以往老火車站商圈交通擁擠、空間狹小等問題。”石家莊中央商務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徐鵬飛說。
石家莊中央商務區地下公共空間設計效果圖。
石家莊中央商務區是一個南北走向的狹長區域,地下公共空間既是鏈接建筑與公共交通設施的樞紐,也是高層商務樓宇之間的緩沖帶和景觀帶。
“作為中央商務區首開工程,地下公共空間項目最大的亮點是生態公園加商業開發。地上打造城市景觀公園,地下實施商業開發,并且將自然景觀引入到地下空間中,營造出一種‘走在地下、感同地面’的環境體驗。”徐鵬飛說。
石家莊中央商務區地下公共空間地鐵站廳設計效果圖。
地鐵站廳頂部開窗,實現自然采光;下沉廣場讓城市空間立體、通透,增強地下與地上的景觀融合;創新設計的“市政環廊”,實現了融合、集約、高效、安全的設計理念......
還空間于城市、還綠地于人民、還公共配套服務于社會,功能豐富、設計精巧的地下公共空間將成為中央商務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中央商務區地下公共空間主體結構已基本成型。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廉明坤 攝
“目前項目除地鐵南延及東臨鐵路區域外,主體結構基本完成,下一步將開始進行安裝、粉刷施工,計劃年底工程完工。”徐鵬飛告訴記者,在未來,地下公共空間除了交通、商業功能以外,還會隨著附近居民、產業的需要而引入多種業態,努力使該項目成為中央商務區活力的聚集地。
石家莊中央商務區地下公共空間項目南面,是“正太飯店”“大石橋”“解放紀念碑”三座歷史地標。
石家莊中央商務區是一個“連接歷史、體現當前、展示未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城市客廳”。如果說地下公共空間項目是我們對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的未來展望,那么就在它的南面,“正太飯店”“大石橋”“解放紀念碑”三座歷史地標,則見證著石家莊因鐵路而興起的發展脈絡。特別是與正太鐵路同名的正太飯店,是石家莊的城市“原點”。對于這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性修繕,也是石家莊中央商務區的重要建設項目之一。
正太飯店保護性修繕項目現場鳥瞰。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廉明坤 攝
在正太飯店保護性修繕項目現場,內、外施工腳手架已經搭設完成,工人正在對立面外墻進行清洗、修補,欄桿和門窗的修補也在同步進行。該項目計劃5月底完成正太飯店一層主體結構加固,10月底完成修繕工作。按照修舊如舊、還原當初的修繕原則,在不久的將來,正太飯店將再現昔日盛景。
在正太飯店保護性修繕項目現場,工人正在對立面外墻進行清洗、修補。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廉明坤 攝
石家莊市新華區作為中央商務區的主戰場,始終堅持“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姿態,扎實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和招商引資工作。對中央商務區項目從土地征遷到落地開工,全程關注每一個關鍵環節,全力助推項目提質、提速、提效。
石家莊市新華區為30位企業家頒發了首批優化營商環境義務監督員聘任證書。
石家莊市新華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王建斌向記者介紹,新華區研究制定了營商環境的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開展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專項治理行動。選聘30名義務觀察員,定期組織企業家懇談會,對營商環境進行綜合評價 ,集中整治營商環境方面的突出問題。同時,針對招商引資工作,該區制定了《新華區抓招商、促項目、快發展工作方案》,在全區迅速掀起全員招商引資、全力助推項目的濃厚氛圍。目前,該區已對接項目16個,成功落地5個。
毗鄰中央商務區的民族路灣里步行街也在加緊建設中,將于今年國慶節前全新亮相。
“特別是我們聯手中央商務區管委會,建立了定期會商,聯手招商,政策互補、服務共濟的有效機制。”王建斌表示,接下來,石家莊市新華區將緊緊依托和釋放城市原點的商業文化積淀,全力推進中央商務區和民族路灣里步行街高標準建設,全力打造省會標志性的金融服務集聚區和城市客廳核心板塊,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貢獻新華力量。
精心布局、加速建設的中央商務區,將成為提升石家莊“顏值”和“內涵”的一張城市新名片。
策 劃:楊日明
統 籌:張妍
采 訪:王璇 吳思影 寇瑄
攝 像:廉明坤 鄭皓天
文 字:王璇
后 期:廉明坤
海 報:張博納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