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發展農業規模化經營200萬畝以上
邢臺加快建設綠色高效農業強市
5月17日,在邢臺市南和區河郭鎮一處麥田里,當地農技專家指導農民進行小麥田間管理。河北日報通訊員邱洪生攝
5月17日,邢臺市南和區閻里村金沙河種植基地,綠油油的麥田成方連片,正值灌漿期的小麥長勢良好,空氣中氤氳著淡淡的麥香。“現在是小麥千粒重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防倒伏、防干熱風和防病蟲害等工作。”麥田里,當地農業技術專家正在指導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合作社的農民進行田間管理,為夏糧豐產豐收打好基礎。
去年,位于南和區閻里村金沙河種植基地的“馬蘭1號”高產攻關田,畝產達863.76公斤,創下我省小麥單產歷史新高。今年,南和區共播種小麥34.95萬畝,以優質高產品種為主。
“習近平總書記這次考察河北,專程調研了解旱堿麥種植推廣等情況,并作出重要指示,體現了黨中央對農業的關注,為我們今后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南和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馮濤波表示,南和區將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持續鞏固推廣“馬蘭1號”高產示范田,培育壯大更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糧食種植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打造種產銷一體的全產業鏈條,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邢臺是傳統農業大市,素有“棉海糧倉”之稱。該市提出,著力推進保障有力、綠色高效的農業強市建設。到2027年,全市農業發展基礎更加穩固,綜合實力大幅提高,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475萬噸左右,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規模達到全省第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8%以上、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60%以上,秸稈實現全部綜合利用;年產值超1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超10個。
守住糧食安全底線。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加強“馬蘭1號”小麥品種和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推廣管理,穩定糧食生產保障能力。嚴守耕地紅線,全面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
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按照“穩糧、壓棉、強畜牧、擴蔬菜、增林果”的發展思路,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立足資源稟賦、環境承載能力和農業發展基礎,構建“一圈、三區”專業化生產格局。積極發展優質強筋小麥等11個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集群,今年創建2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著力引導資本、人才、土地、管理等要素向園區集聚。
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圍繞發展壯大現代都市農業和特色高效農業,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著力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堅持高質、高效、綠色發展方向,深入推進“一產接二連三”。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今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00家、家庭農場300家,新認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新發展農業規模化經營200萬畝以上。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邢臺將加快建設農業強市。”邢臺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邱海飚說,近年來,邢臺農業發展保持穩中向好、穩中向優的良好態勢,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市提供了堅實基礎。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將按照省委、市委要求部署,科學謀劃、積極推動、緊抓落實,為邢臺高質量發展更好地夯實農業這個“壓艙石”,一步一個腳印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來源:河北日報 | 記者 邢云)
編輯:劉穎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