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基礎設施持續改善,農技專家“零距離”服務
廣平縣多措并舉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
針對小麥灌漿期容易出現的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蟲害,廣平縣日前組織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開展了植保無人機“一噴三防”作業。這是該縣南陽堡鎮店東村的作業場景。河北日報通訊員武小凱攝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廣平縣結合實際,統籌做好農業生產各項工作,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5月19日,廣平縣十里鋪鎮閆小寨等6個村莊的萬畝示范片內,青中泛黃的小麥長勢喜人,一派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站在田間,向前望去,兩架可裝載25公斤藥劑的植保無人機正在麥田上空噴灑作業。“今年全縣種植小麥23萬畝,目前已有13萬畝完成‘一噴三防’作業,剩余麥田預計三四天內將全部完成。”廣平縣農業農村局二級主任科員劉保海介紹,眼下正值冀南大地小麥灌漿期,也是小麥穩產增產的關鍵期。針對這一時期小麥容易出現的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蟲害,該縣組織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開展了“一噴三防”作業。
看著無人機在自己流轉的千畝麥田里噴灑作業,種糧大戶謝文山對今年小麥增產更有信心了。“無人機噴灑農藥不僅效率高,而且噴灑均勻,防治病蟲害、防干熱風、增加小麥粒重效果好。”謝文山說,“一噴三防”作業費用由政府買單,作為種糧大戶,他既省心又省錢。
謝文山表示,今年他打算繼續擴大土地流轉面積,發揮規模經營優勢,多種糧、種好糧,為國家糧食安全盡一份力。
廣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種糧積極性提高,不僅得益于該縣認真落實種糧補貼等各類政策,積極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還得益于當地農業基礎設施持續改善。
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為打通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去年,廣平縣啟動水系連通和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項目,通過治理擴挖渠道、泵站提水等措施,增加防洪排澇和農田灌溉能力。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全縣共擴挖渠道11條、總長約69公里,新建水閘31座、農橋133座。
利用“引黃入冀補淀”工程中黃河水過境優勢,暢通灌溉渠道,實現輸水成網、蓄水入塘、豐蓄枯用,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據測算,與井水灌溉相比,利用地表水灌溉農田,每畝可降低成本120元左右,全縣15萬畝農田大約可降低成本1800萬元,同時可增產糧食825萬公斤。
近期,包括9條渠道、全長36.5公里的水系連通和農村水系綜合整治二期工程將啟動建設。工程全部竣工后,不僅可解決廣平縣15萬畝耕地利用地表水灌溉問題,而且可有效補充地下水、提升地下水位,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
“作為農業縣,理應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上主動作為,為確保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多作貢獻。”廣平縣委書記祁富強表示,今后該縣將進一步完善麥田保護責任機制,持續開展“非糧化”“割青毀糧”等專項整治,建立健全網格化管理、常態化排查制度。組織農技專家包村,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零距離”技術服務,做到責任到人、地塊到人。加強種子、化肥、農機具等生產資料調度和質量監管,堅決打擊制售假劣行為,保障農民利益。發揮5個萬畝示范片和20個千畝示范方帶動作用,積極推廣良種,不斷提升糧食穩產保供能力。
(來源:河北日報 | 記者 劉劍英)
編輯:劉穎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