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遇到現代農業,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
“今天又鋪了50個棚的光伏板,進度挺快。”“咱櫻桃棚里這果長得不賴,四月初就能熟,到時候來采摘的人肯定少不了。”
陽春三月萬物新,記者走進承德市承德縣石灰窯鎮的穆勒四通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現代光伏發電與農業設施產業園,感受到處處勃發著“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的生機。
大棚上方,50多名工人正爭分奪秒地架設光伏板,舉目遠眺,一排排光伏發電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大棚內,工人們忙著處理菌包、打理櫻桃樹,一張張笑臉上洋溢著春的希望。
已經架設好的光伏板。
“我們公司的‘農光互補’項目,2022年開工,總投資6.2億元,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目前項目進展非常順利,已經完成了800畝樁基施工及2萬千瓦支架安裝,預計將在年內全部建成,到時候園區的農業種植及光伏發電總收入將達到4.5億元,安排就業1000人以上。”該公司總經理董存勇告訴記者。
啥是“農光互補”?簡單地說,就是大棚頂上裝上光伏設備,進行光伏發電;大棚內進行食用菌、蔬菜、水果等種植。發電種植兩不誤,一地兩用。
“農光互補”好在哪兒?董存勇介紹說,棚上架光伏板,提升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光伏產業發展成本,這一升一降間,利潤就出來了。而且依據棚內作物的不同,光伏板架設的位置也有所變化,喜陰的食用菌棚上架設的是全遮光伏板;“嬌氣”的葉菜和花卉大棚上搭的就是半遮的光伏板;大棚里種了喜陽的瓜果類,光伏板就架在大棚后面,有進有退,這一進一退間,給了棚內作物十足的“安全感”。
梁懷杰給工人講菌棒管理方法。
“農光互補”在助農增收方面也是“響當當”。
“在園區打工,每一天下來能賺150塊錢,一個月能賺上三四千,比到外面打工強多了。”在香菇種植大棚內,藥王地村村民張大姐對記者說,“園區離家近,邊工作邊照顧家里,這日子過得才叫踏實。”
“村民得了地租,賺了薪金,要是還想多賺點,可以承包園區里的大棚,自己管理。園區提供秧苗、技術,管銷售,可以說沒有后顧之憂。去年磴上村的梁懷杰承包大棚,種了9萬棒香菇,賺了16萬。”董存勇說。
項目建設“跑起來”、經濟發展“熱起來”,老百姓的腰包也就“鼓起來”了。
記者了解到,穆勒四通項目的快速推進,只是承德縣清潔能源項目大干快上的一個縮影。去年承德縣獲批的上谷農光互補儲能、建龍林光儲能+礦山生態等6個項目,共計裝機容量達100萬千瓦,目前這些項目已經全面進入施工階段。可以預見,這些新項目將給承德縣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抓投資、上項目,千方百計促發展。據悉,2023年,承德市以21個中國式現代化承德場景為抓手,堅持把項目作為增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支撐,確保實施省市重點項目260個以上,完成投資額高于去年10%以上,推動一個個場景落地落實,推進全市經濟加快恢復、企穩向好,為擴內需、穩增長、促轉型注入持久動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