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京、津兩地每月分別向河北推送就業崗位信息3000個以上,河北在京、津兩地就業的農民工達129.3萬人
2月22日上午,來自雄安新區的牛女士通過刷個人第三代社保卡,順利在北京城市圖書館借到了圖書。河北日報記者 解楚楚攝
河北日報訊(記者解楚楚)記者從2月22日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門在北京城市圖書館聯合舉辦的京津冀人社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活動上獲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河北省人社廳主動對接京津、服務京津,與京津累計簽署合作協議44項、聯合印發文件17個,從勞務協作、勞動保障監察聯合執法、社會保險互托互認等方面加強協同協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就業服務協同上,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門積極推動建立開放、有序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整合線上線下招聘平臺,共同發布招聘信息、提供就業服務,聯手打造“京津冀直播帶崗網絡招聘”等服務品牌。2023年,三地聯合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156場,共享招聘崗位信息30余萬個。
三地不斷健全跨省勞務協作機制,推動人力資源在京津冀地區高效有序流動。截至目前,京、津兩地每月分別向河北推送就業崗位信息3000個以上,河北在京、津兩地就業的農民工達129.3萬人。
另外,三地還發布實施了全國首個人力資源服務區域協同地方標準,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截至目前,京津冀獲評1A級以上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已達1400家。
在社保服務互聯互通上,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門持續簡化辦事流程,方便群眾辦理社保業務。目前,三地參保職工辦理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業務,只需在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提交申請即可實現。據統計,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三地間累計轉移接續31萬人。
三地人社部門還聯合發布了《京津冀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同事同標”事項清單(第一批)》,15項社保服務事項實現了“同事項名稱、同受理標準、同申請材料、同辦理時限”。
在人才共育共享上,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門積極推動京津冀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資格互認,實現專業技術人員在三地流動過程中的職稱晉升、崗位聘用、人才引進、培養選拔、服務保障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三地還推進專業技術人員培養資源共享,開放繼續教育公共知識培訓課程,十年來累計有1000多名津、冀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北京組織的高級研修培訓。”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三地積極搭建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培養、交流平臺,連續七年舉辦了京津冀博士后人才招收洽談會,累計為區域內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和博士后設站單位等提供博士后和科研崗位5000余個。
在促進區域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上,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門一方面建立了京津冀勞動保障監察案件和拖欠勞動者工資異地投訴協查機制,簡化跨地區案件流轉程序,切實降低群眾維權成本;另一方面,積極推進跨區域勞動人事案件處理統一化、標準化、法治化,建立跨區域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就地處理及時化解機制、突發事件協同處置機制,推動重大疑難案件穩妥、高效解決。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提出十周年。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楊燕偉表示,下一步,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門將持續深化人社協同合作,強化就業優先導向,繼續聯合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就業服務,推動區域就業協同共享提質增效;共同打造人力資源服務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2.0版,進一步提升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三地人才交流合作和柔性共享;全面落實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合作框架協議,推動三地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線上線下場景融合發展。河北將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推動京津冀人社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