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記者 李見)4月10日,在滄州市肅寧縣雪村戰斗烈士墓遷移現場,工作人員發現31號烈士遺骸胸前手握一張深埋82年的年輕女性照片,縱覽新聞第一時間詳細報道了此新聞,烈士為國捐軀的英勇事跡和守護女子照片的舉動讓無數網友落淚。28日,縱覽新聞與全國12家主流媒體決定,聯合為烈士在全國尋親,以告慰英靈。
4月10日滄州肅寧雪村戰斗烈士墓遷移過程中,工作人員在第31號烈士遺骸胸口處發現的小鏡子。供圖/肅寧融媒
4月26日,縱覽新聞發布《她是誰?縱覽新聞聯合全國多家媒體為82年前懷抱照片的烈士尋親》,向全國媒體發出邀約。稿件發出后,新京報、南方都市報、極目新聞、封面新聞、潮新聞·錢江晚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新聞晨報、揚子晚報、大河報·豫視頻、大象新聞、黑龍江生活報、山西晚報12家媒體經協商決定,利用媒體覆蓋全國的巨大傳播力、影響力,聯合為滄州肅寧雪村戰斗烈士墓第31號烈士尋親,一起為這場“跨越時空的相聚”助力。
新京報發布的為烈士尋親的稿件
潮新聞·錢江晚報發布的聯合為烈士尋親的稿件
大河報發布的為烈士尋親的稿件
縱覽新聞“肅寧雪村戰斗烈士尋親報道”負責人彭文君表示,我們一開始就有聯合全國媒體為烈士尋親的想法,但不知道是否可行。沒想到一聯系,各家媒體十分踴躍,這讓我們很感動。希望此次行動,能為烈士尋親助力。
“發起這次尋親活動,是我們作為媒體人的一份社會和歷史責任,也是對英雄的一次致敬。”新京報社編委、社會新聞部主任肖名焰說:“英雄的事跡激勵著我們,英雄的情懷感動著我們,穿越82年的時光。我們想通過聯合尋親這種方式致敬英烈,讓英雄的情懷再現,讓英雄的遺憾不再。”
“廣大網友不僅想知道這名女子是誰,更想知道烈士是誰、年齡大多、家在哪里。這張老照片,猶如飄蕩了82年的風箏,終于有了風箏線,讓這些問題有跡可循。”黑龍江生活報記者趙政府激動地說,“在戰爭年代,是那些英烈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空;和平年代,我們也應該為這些英烈盡一份力。”
大象新聞記者王智華表示,為國捐軀的烈士是全社會最值得尊崇和緬懷的群體,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先烈精神,是主流媒體報道的方向。“我們一直關注全國暖新聞,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為82年前懷抱照片的烈士、以及更多的烈士尋親出一份力。”
“第一次看到這個新聞,就很感動。”新京報記者趙敏語氣中有一絲哽咽,更有一份堅定,“忠魂當歸故里,英雄不該無名。作為媒體人,理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被烈士緊握82年的照片修復后的效果。供圖/TR工作室
山河無恙,英靈歸鄉。為給無名烈士找到家人,揭開女子照片背后的故事,縱覽新聞將同全國12家媒體緊密聯動,在全國范圍內征集相關線索,聯合采訪報道尋親最新動向,爭取讓烈士早日找到家人。
如果您是烈士的親人,或者有烈士的信息,請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縱覽新聞電話:0311—67562438
縱覽新聞郵箱:Lieshixunqin2024@163.com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