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娜 楊苗苗 通訊員 王璐雪
3月29日,在大廠回族自治縣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一體化辦事大廳,工作人員指導市民使用北京政務服務一體機辦理業務。記者 董旭旭 攝
“您好,您要辦理什么跨區域業務”“沒帶營業執照沒關系,咱這幫您處理”“全程網上操作,不用您來回跑” ……每天早上9點,楊洋都會準時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為京津冀三地的企業和群眾辦理業務,最快的時候,15分鐘就能辦理好一項事項。
“太方便了”“真快呀”,一年時間里,這是楊洋聽到最多的贊美。
去年6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一體化辦事大廳(大廠試點)在大廠政務服務中心正式運行,楊洋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體化政務服務專區的一名工作人員,專區設立4個辦事窗口,每天都會辦理2到3起業務,解答咨詢業務3到4起。
政務服務領域協同發展是北京市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市深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強化政務協同,積極探索京津冀地區政務服務一體化的發展新路徑,大力推進政務服務區域通辦。
“大廠與通州僅一河之隔,在這里居住、在北京工作的人很多,他們對跨省通辦的需求是很大的。”楊洋是土生土長的大廠人,對“京津冀之間正逐漸打破壁壘”感觸頗深。
“像社保、醫保、公積金和公司設立、變更等高頻辦理事項,都可以通過智能終端一體機直接與北京市各轄區視頻連線,在線進行各類業務咨詢、辦理和審批,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不是空話。”楊洋自信地說。
楊洋的自信有底氣。2021年,廊坊北三縣與北京市通州區簽訂《政務服務“區域通辦”聯動機制的框架協議》,實現了453項高頻便民事項和70項涉企服務事項“自助辦”,邁出了兩地政務服務區域協作的第一步。目前,廊坊市已在副中心(通州區)政務大廳、通州區自貿區政務大廳、天津市武清區政務大廳布設自助終端,廊坊市本級、廊坊北三縣、燕郊高新區政務大廳已設立北京自助終端,累計辦理“區域通辦”事項1萬多件,自助服務終端累計訪問4萬余次。
經過兩年探索,2023年6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廊坊市人民政府簽訂《政務服務“區域通辦”2.0版框架協議》,北京市級、通州區級共34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均可在廊坊北三縣實現“區域通辦”,通辦事項范圍、數量大幅增加。目前,北京市級、通州區級全口徑政務服務事項,廊坊北三縣、固安縣各294項涉企服務事項全面上線運行。
前段時間,服務專區迎來了老熟人趙滿文。他生活在大廠,在通州區開辦了一家公司,聽說大廠政務服務中心能跨區域辦理業務,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咨詢變更公司監事和財務負責人的問題。在楊洋和同事的指導下,趙滿文在智能終端一體機連線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中臺工作人員,通過網上認證、電子簽字等一系列操作,當天就完成了兩項變更。
此后,趙滿文就和服務專區打上了交道。“咱也享受到了這份‘協同紅利’,以前辦點事就得去趟北京,現在北京的事大廠辦,節省了很多通勤成本和時間成本。”這次,趙滿文又來咨詢經營范圍變更事項。
據了解,“區域通辦”2.0將涉企服務事項由“線下寄遞”全面推向“線上辦理”,依托一體化綜合受理平臺,采用“云窗口”模式,通過事項錄入、遠程互動、收受分離、材料寄遞等方式,輔之以自助終端和移動端辦理,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線上線下全流程、全方位服務。
“有些業務即便沒帶審核材料也沒關系,一體機支持自助查詢,還可以打印,不需要群眾‘來回跑’‘折返跑’。”楊洋說。
天津的事廊坊也能辦。我市與天津市武清區一體化聯動,簽署了《關于廊坊市與武清區政務服務“區域通辦”的框架協議》,武清區320項政務服務事項、255項便民服務事項實現“區域通辦”,京津冀政務服務“區域通辦”實現全面突破。
“你們解決了最讓我頭疼的事!”今年2月,楊洋接待了一位外地客人——北京木行者貨運有限公司的徐振國,專程來辦理道路運輸證。原來徐振國的車輛是北京牌照,家住天津的他已經在北京政務服務中心辦理了該項業務,由于還需要等待后臺進行審核,而大廠距離他家比較近,就選擇來到大廠政務服務中心打印和領取道路運輸證。
4月初,徐振國又來到大廠政務服務中心“區域通辦”窗口,為單位其它車輛辦理道路貨物運輸車輛年審。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通過一體化智能終端機進行視頻連線,在自助終端機上傳相關資料后,很快就辦完了。如果按往常辦理,他又要多用半天時間。
由痛變通,由通轉順,政務服務一體化打通了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起初咨詢的多,大家都好奇是不是真的能跨區域辦事,現在直接來辦理業務的人明顯增多,‘區域通辦’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楊洋說。
辦事人多了,辦事體驗也要跟得上。在服務專區窗口的桌面上,工整擺放著5本冊子,這是楊洋和同事根據地區、事項分門別類整理出來的,方便群眾查閱。原來,專區成立沒多久他們就發現,“區域通辦”能辦理的事項高達3400項,咨詢的人很多,剛上崗的他們有時無法一一作出解答,有些群眾也想全面了解一下辦理事項,楊洋和同事就做了這樣的整理。
“很多人都挺愛翻看的,包括北京市本級、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我們都分別整理成冊,每冊里辦理事項和范圍也都已經歸好類,一目了然。”楊洋拿著冊子介紹,服務專區在辦事大廳最醒目的位置,每次辦理業務都有專人全程陪同指導,不論線下還是線上都能提供與北京同質同效的服務,讓服務更有溫度、更有力度。
打破區域壁壘,整合政務資源,京津冀的事越來越好辦。
以高質量政務服務助推高質量發展
廊坊日報評論員
政務服務“升級”,協同發展“提速”。近年來,我市深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強化政務協同,積極探索京津冀地區政務服務一體化的發展新路徑,大力推進政務服務“區域通辦”。京津冀打破地域壁壘,事越來越好辦,人越走越親,手越握越緊。
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現服務型政府本色,彰顯為民服務宗旨。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不斷深化,三地在產業銜接、項目合作等方面的聯系更加密切,資源共享、人員交流愈加頻繁,企業和群眾對異地辦事的需求也更為迫切。我市加強與京津兩地的政務服務對接,不斷優流程、建平臺、促協同,實施政務服務“區域通辦”,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將涉企服務事項由“線下寄遞”全面推向“線上辦理”,實現政務服務大廳異地協同辦、聯動辦、交叉辦,提供“同質同效同標”的辦事體驗……一項項成果解決了“多地跑”“折返跑”“耗時長”等問題,大大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企業提供了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也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帶來了新活力和新機遇。
政務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拉滿改革之弓,瞄準民生靶心,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拓展政務服務新場景應用,讓政務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我們就一定能打造更高水平的京津冀政務服務“區域通辦”樣板,以高質量政務服務助推高質量發展。
政務服務“擴面升級”
記者 董旭旭
2024年3月2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廠回族自治縣)政務服務中心一體化辦事大廳。記者 董旭旭 攝
2023年2月20日,在廊坊市安次區稅務局稅務綜合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幫助企業辦理業務。記者 董旭旭 攝
2023年3月20日,企業到安次區行政服務中心辦理營業執照變更。記者 董旭旭
廊坊市作為京津冀地區的重要節點城市,始終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在政務服務領域,不斷創新舉措,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政務服務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2023年2月23日,香河縣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和北京副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北京城市副中心統一接件受理平臺辦理“跨區通辦”業務。記者 董旭旭 通訊員 陳宏儒 攝
2024年3月29日,在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政務服務中心內,工作人員通過北京政務服務一體機為群眾辦理業務。記者 董旭旭 攝
2023年 12月30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政務服務中心。記者 李泳辰 攝
2024年3月29日,在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政務服務中心內,群眾正在辦理業務。記者 董旭旭 攝
首先,加強與京津兩地的政務服務對接。通過建立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及時解決政務服務中的問題,推動三地政務服務標準統一、信息共享。其次,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減少辦事環節,提高辦事效率。推出了一系列便民舉措,如網上辦理、一次辦結等,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便捷。同時加大了對政務服務的投入,提升了政務服務的信息化水平。建設了一體化的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了政務信息的互聯互通,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
圖為2020年6月9日,在香河縣政務服務中心內,工作人員引導群眾在百件高頻事項二維碼墻掃碼獲取事項辦理的所有信息。記者 董旭旭 攝
圖為2020年4月15日,廊坊市香河縣政務服務中心大廳。記者 董旭旭 攝
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政務服務的過程中,廊坊市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方面,極大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為企業提供了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吸引了更多的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另一方面,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群眾享受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
未來,廊坊市將繼續加大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政務服務的推進力度,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水平,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