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可如果堅持幾十年上長城又是種啥體驗呢?您還別不信,這就是秦皇島海港區板廠峪村許國華的日常。
板廠峪村位于長城腳下,這段長城是400多年前,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帶領浙江義烏兵修筑的,是我國古長城中防御系統較為完整的一處。不過,在經過了幾百年的風雨后,再加上前些年人們保護意識不強,這段長城已經是傷痕累累。
許國華就是當年義烏兵的后裔,看到當時的景象,他坐不住了,開始自發地每周兩次徒步巡護長城。就這樣,一把鐮刀,一雙膠鞋,一干就是幾十年。為了能摸索出一條良性保護的路子,他還把積蓄拿了出來,收集跟長城相關的老物件,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讓更多人了解長城、保護長城。
轉眼老許已經到了古稀之年,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大家保護長城的意識越來越強。但自己巡護長城的火種傳給誰,卻成了老許的一塊心病。可沒想到,在老許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孫子許野大學畢業后,竟主動回到家鄉發展,跟爺爺一起守護長城,后來更是開發出了長城研學游,把祖先留下的珍貴遺產給帶出了圈。
有了孫子的助攻,許國華也走起了“潮”路線。這不,看到年輕人喜歡看短視頻,他也學著開起了直播,拍段子講長城故事,還收獲了一大波忠實粉絲呢。
最近,河北新聞聯播持續關注河北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生動實踐,在長城腳下,像許國華祖孫倆這樣守護長城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守護家園”的承諾。
河北秦皇島海港區板廠峪村村民許野說:“每一個人我覺得這一輩子可能做好這一件事情就足夠了。如果我有了孩子,我會讓他一塊加入到(守護)長城的這一項工作里來,我希望能夠通過人與人的延續,去把(守護)長城的精神延續下去。”
主播:劉瑾妍
文案:孫文娟
后期:王雅婷
海報:王雅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