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思政課建設取得的成績,對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思政課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思政課要達到鑄魂育人、啟智潤心的作用,就要提升其“厚度”、延伸其“廣度”、增強其“力度”,聽得進去、學得深入才能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叫好又叫座”才能“入腦又入心”。
善于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提升思政課的“厚度”。思政課要擺脫“照本宣科”的桎梏,撕下“枯燥乏味”的標簽,提高聽課人的“抬頭率”“入耳率”,就要進一步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把課程“講出新意”,改變“師本位”教學模式,利用情景展示、現場模擬、課堂辯論等教學方式,用學生能“快速吸收”的話語和生動案例,增加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把有意義的思政課上得更有意思,讓學生“唱主角”。同時,還要善于借助新媒體新技術平臺,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優勢同現代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構建符合數字化時代的教學體系,讓書本上的歷史故事、文化底蘊都“活起來”,推動跨時空的思政講授與學習,發揮出“1+1>2”的效應。
不斷拓寬授課邊界和教學空間,延伸思政課的“廣度”。思政課空有理論不拓展、不實踐,就難以接地氣,容易形成高屋建瓴的畸形成長。要利用好歷史文化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科研院所等“第二課堂”,多讓學生走出教室,現場感受“熱血沸騰”的偉大事跡,達到“身臨其境”接受文化洗禮的良好效果,用眼用心去接觸歷史、賡續精神。同時,還要組織學生進鄉鎮、進社區、進工廠,讓思政教學多“曬曬太陽”“沾沾泥土”,帶動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耳朵傾聽群眾訴求,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將課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增強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感染、熏陶中啟迪心智、塑造品格,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善于聯系社會實踐和人物典型,增強思政課的“力度”。思政課不能僅僅停留在宣傳和灌輸的層面,還要具有實效性,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要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邀請知名的科學家、企業家、行業勞模站上講臺,把抽象的理論融入到具體的實踐中,讓學生向榜樣看齊,對標對表優秀做法和典型模范,打造含金量高、獲得感強的思政課。同時,要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和調查研究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國情、了解社會、體驗生活,引導學生積極關注社會問題、思考解決方案、提出創新建議等,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從而讓學生深刻領悟到思政課的真諦和價值所在。
辦好思政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期待各地打造出更多讓學生聽起來能“解渴”、看起來能“共鳴”、品起來能“回味”的精品課,培養出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作者:趙劍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