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客戶端報道 與天氣"搶"糧,和時間賽跑,不分晝夜地搶收搶種是許多農機手的常態。下面就跟隨記者走進衡水阜城,看深夜里的麥田守望,換得下雨前的顆粒歸倉。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崔志海:
這里是河北省阜城縣對寨村,現在是晚上的10點鐘,在我身后(麥田里),收割機還在連夜工作。
農機手車富維說,白天能收120畝地,可晚上就只能收六七十畝,因為他特意把速度放慢了。
衡水市阜城縣對寨村農機手 車富維:
晚上返潮,你要跑得快,這車跑得快,就裹出粒兒了,不能自己為了多干活把小麥浪費了。
車富維告訴記者,當地的農機部門牽頭建立了一個農機手的微信群,麥收期間的機具調度、信息發布、農機管理等問題,都可以在群里及時聯絡溝通。
衡水市阜城縣對寨村農機手 車富維:
哪個地方說明天下雨,哪里小麥急收、搶收,要讓我們今天晚上去搶收去,我們去搶收。
在麥田的一端,記者發現有個人一直靜靜望著在田間行走的收割機,她就是車富維的妻子。
農機手車富維妻子 張曉營:
在(路)上、地頭兒上別碰著人,我得守著點兒,他晚上出來干活兒我也不放心,他干一宿我在家也睡不著覺,我不如出來看著他干活。
"三夏"麥收,"搶"字當頭,麥收期間,不分晝夜的搶收搶種是許多農機手的常態,而搶在下雨前讓麥子顆粒歸倉也是麥農們最盼望的事兒。
衡水市阜城縣對寨村糧農 車瑞峰:
老百姓就盼望著年年的好收成,麥收顆粒歸倉,就是最高興的事兒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