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姑娘常園奪冠!父母教練徹夜守候
“為我的常園加油,為中國加油”
北京時間8月9日凌晨5時19分,在巴黎奧運會女子拳擊54公斤級決賽中,河北運動員常園戰勝土耳其選手阿克巴什,獲得金牌。這是中國女子拳擊歷史上第一枚奧運會金牌。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河北,她的父母、教練、隊友也幾乎整夜未眠,為她加油。
8月9日凌晨,常園的父(左三)母(左二)在家中電視機前目睹女兒奪金。縱覽新聞記者白中豪 朱泊宇攝
父母:我要做條大魚,來表達全家對她的愛
因為害怕錯過比賽,在石家莊市行唐縣的常園家中,她的父母徹夜未眠,一直等在電視機前。看到常園登上領獎臺的那一刻,老兩口熱淚盈眶。常園父親常國軍擦著眼淚說:“從孩子沖進決賽的時候,我就揪著心,既驕傲又心疼。如今她給國家爭了光,也彌補了自己在東京奧運會上的遺憾,真為她高興!”
這些年來,對于常國軍夫婦來說,雷打不動地觀看女兒比賽,已經成了習慣。能到現場觀賽的,一定要去現場;實在到不了現場,也一定會守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直播。而常園的表現,也從未讓他們失望過。
2014年青奧會冠軍、2017年全運會冠軍、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冠軍和2023年杭州亞運會亞軍……常園參加各類比賽的照片、獎杯和獎牌整整齊齊擺滿了家中的書架。每當常園母親王素芳想女兒的時候,她就會看看這些獎牌和獎杯,一點點擦拭干凈,往日常園參加比賽的一幕幕就會浮現在眼前。“這些都是孩子用汗水換來的,我們為她驕傲,也希望她走得更高、更遠。”王素芳哽咽地說。
常園出生在一個武術世家,自幼便對格斗類運動展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拳擊訓練對于一個女孩子來說,還是有點殘酷,被打得鼻青臉腫是常事。常國軍回憶,常園是一個孝順懂事的孩子,訓練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會迎難而上,也很少跟他們喊苦喊累。“只有一次,她在北京訓練,晚上跟我打電話說實在受不了了,想放棄拳擊。”常國軍心疼得不得了,嘴上卻還是鼓勵,“我和她媽媽輪著勸她,‘閨女,你都練習了這么多年了,千萬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下去!’”
在常園家的墻上,記者還看到一張特別的照片:常國軍站在比賽場館的觀眾席上,揮舞著國旗和加油棒大聲吶喊。常國軍告訴記者,那是2023年杭州亞運會的時候,他在現場特別激動,一直大聲為常園喊加油,喊到嗓子都啞了,說不出話。“只要還能出聲,我一定盡全力喊,為我的常園加油,為中國加油。”常國軍激動地說。
自從常園加入省隊后,幾乎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常國軍夫婦已經很久沒有見到常園了。常國軍已經想好了,這次等常園回來,他要用美食來為女兒接風洗塵。“她最愛吃我做的老燒魚。”常國軍笑著說,“我要做條大魚,來表達全家對她的愛。”
教練:常園是最棒的姑娘
與常園家中一樣,常園奪金的一刻,位于唐山遷安市的河北省拳擊訓練基地多功能廳內也爆發出一陣歡呼。投影屏幕前,數十名運動員和教練員坐在一起,通過直播信號見證了從這里走出去的常園奪冠瞬間。
“你是最棒的姑娘!”當比賽結束的那一刻,河北省體育局摔拳跆中心副主任兼女子拳擊隊主教練張喜燕雙眼噙滿淚水,雙拳緊握。她知道,這塊金牌對常園意義非凡。
這不是常園的第一次奧運之行。3年前的東京奧運會,常園首次亮相奧運賽場,最終止步八強。
這是常園走出低谷的自我挑戰。2023年杭州亞運會上,常園在決賽中失利。
“每次失利,都是為取得更好成績積蓄能量。”陪伴常園多年的張喜燕深知,這是個越挫越勇的姑娘。
去年10月以來,常園在技術動作和體能訓練上,都付出了更多努力,變得更加成熟。張喜燕堅信,巴黎奧運賽場,就是常園綻放光彩的舞臺。
常園在拳擊方面是“半路出家”。小學時,她相繼在無極縣武術學校和石家莊體育運動學校練習武術和跆拳道。12歲時,一次偶然機會,常園被拳擊的魅力所吸引,便加入了河北女子拳擊隊,到遷安市體育運動學校就讀,跟隨教練張喜燕,在拳擊臺上揮汗拼搏。
張喜燕回憶,常園對拳擊的悟性很高,許多技術細節和腳步動作,一點就透,加上比賽中能夠靈活應變,所以她成長得很快,先后將青奧會、世青賽、全運會和亞運會的冠軍收入囊中。
“拳擊需要天賦,更需要勤奮,常園姐姐一直都是我的榜樣。每次看到她訓練完大口喘氣的樣子,我都告訴自己要再加訓一會兒,讓自己出更多汗。”觀賽現場,常園的“小迷妹”禹立賽顯得更加激動。在她看來,常園奪得奧運冠軍,讓自己多了個追趕的目標,更增添了幾分拼搏的動力。
在河北女子拳擊隊,常園是被追趕的目標。同樣,隊里也有她自己的榜樣——里約奧運會女子拳擊57—60公斤級銀牌獲得者尹軍花。
“訓練中,常園不止一次說起,像軍花姐一樣站在奧運會決賽的擂臺上是自己的夢想。”張喜燕說。
激動過后,張喜燕又回歸了嚴師的角色:“縱觀整場比賽,我給常園打100分,但仍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只有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才能拿下更多冠軍。”
對于常園,年長17歲的張喜燕亦師亦友。張喜燕說,等常園回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她好好放個假,因為備戰訓練實在太累了。(河北日報記者王育民 縱覽新聞記者黃雨晗)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