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日報 記者 李正男
立體化交通網絡四通八達。 記者 柳宏澤攝
行駛在北戴河新區的濱海新大道上,一側綠樹成蔭,一側海風陣陣,“打開車窗,聆聽大海與樹林的對話,目之所及,是整潔平坦嶄新的路面,愜意無比。”近日,來自長春的游客徐馳帶著妻子和女兒前往阿那亞黃金海岸社區游玩,一路暢行一路歡笑,沿途的美景讓他們稱贊不已……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持續推進,我市交通事業飛速發展,立體化交通網絡成型。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不斷加快建設,支撐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
完善城市路網暢通“大循環”
盛夏的夜晚,在北戴河新區的濱海新大道上,身穿統一工作服、頭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員,手持各類維護工具,圍繞著道路上的坑洼和損壞處忙碌工作。
他們有的在混凝土攪拌機旁忙碌地調配材料,有的使用工具在道路表面進行平整和壓實。隨著修補工作的進行,道路表面逐漸恢復平整,坑洼和裂縫被填平。“今年6月初,我們對濱海新大道路面原有病害進行處理,并進行修復、重鋪、施畫道路標識標線,于7月中旬交付使用。”北戴河新區城市發展局交通運輸科科長金天宇介紹,全長31.3余公里的濱海新大道(G228)極具代表性,雙向六車道,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資源,融入山海特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喬灌結合,實現了綠化效果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
近年來,我市構建“一主四射一聯”的扇形綜合運輸通道。“一主”為張家口—北京—唐山—秦皇島—沈陽綜合運輸通道;“四射”為承德—秦皇島綜合運輸通道、北京—遵化—秦皇島綜合運輸通道、石家莊—天津—秦皇島綜合運輸通道、秦皇島—唐山—天津—滄州沿海綜合運輸通道;“一聯”為北戴河新區—建昌綜合運輸通道,建立暢達全省、聯通全國、面向世界的國際一流旅游城市交通網。
2023年2月4日,作為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四縱四橫一環”主骨架重要通道的京秦高速遵化至秦皇島段正式收費運營,使得秦皇島至北京至少縮短半小時車程。京秦高速公路將北京、三河、天津、玉田、遵化和秦皇島串聯起來,大幅提升唐山、秦皇島兩市北部地區群眾出行品質,極大提升區域交通服務條件和投資環境,將持續拉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外聯通道縱橫延伸,內部道路坦途如虹。連接長壽山景區與山海關主城區唯一南北通道長壽山旅游路(賀家樓段)雙幅道路通行主體工程完工通車,海濱路東西延伸工程全線竣工通車,102國道市區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車,北戴河旅游旺季交通疏解工程順利完成……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我市積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加快交通一體化建設,全力推進完善便捷通暢公路交通網,打通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面消除跨區域國省干線“瓶頸路”段,提升區域一體化運輸服務水平,發展安全綠色可持續交通。
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8885公里。其中,7條段高速通車里程357公里。普通干線公路31條段、通車里程1035公里。路網結構更加完善,為建設國際一流旅游城市提供交通運輸保障。
加快構筑交通經濟“大動脈”
6月30日,兩單分別由秦皇島經石家莊機場轉至張家口、廣州的貨物順利發出,標志著秦皇島-石家莊機場“干支通,暢天下”貨運中轉業務正式啟動。“僅6月份,機場共完成運輸起降278架次,同比增長43.30%;完成旅客吞吐量33899人次,同比增長55.04%;完成貨郵吞吐量20.409噸,同比增長202.80%,月平均客座率79.67%,運輸三大指標持續增長。”秦皇島北戴河機場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豐富的航線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溫馨、豐富的出行體驗,為貨主提供更完備的航空網絡貨運服務,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了力量。
我市大力拓展空中航空網絡,不斷提高航線通達性,為增進城市間的貿易投資、旅游觀光、文化交流架起“空中橋梁”。截至目前,已開通至上海、杭州、合肥、廣州、石家莊、鄂爾多斯、成都、重慶、昆明、哈爾濱等城市航線,經石家莊、上海機場可中轉至國內150余個大中城市。其中,開通至烏蘭巴托國際旅游包機航線,讓我市成為省內首個開通“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客運包機航線的城市。
根據運輸市場需要,秦皇島北戴河機場還將陸續加密、開通至石家莊、西安、長沙等城市航線,為我市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旅游業提供更強大的支持。
作為進出秦皇島的主要方式之一——鐵路,也在勾勒著更加美好的藍圖。目前,我市境內已經建成津秦高鐵、大秦線、津山線、京哈線、沈山線5條鐵路干線,以及多條支線、聯絡線、地方鐵路和東西港區鐵路。這些鐵路干線承擔著華北與東北地區的進出關客貨交流任務及山西北部、內蒙古西部的煤炭下水任務。市民乘坐火車出行,可以暢達祖國大江南北。
秦皇島鐵路網絡不僅為區域內的客貨運輸提供了便利,而且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加強地區間的聯系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未來更多鐵路項目的規劃和實施,秦皇島鐵路樞紐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增強。
2023年4月,保定京雄保國際智慧港發出的鐵海聯運集裝箱班列整列直達秦皇島港碼頭,集裝箱隨即直裝“新郁金香”輪運往韓國,貨物通關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賦能鄉村路打造“風景線”
7月10日,在桃花盛開的北戴河區費石莊村,一條寬闊的雙向水泥路直通村子深處,行走其間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作為傳統農業村,費石莊村依托“四好農村路”的良好交通條件,形成了一條“農業+文化+旅游”的完整產業鏈。“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我的兩個特色民宿院落吸引了許多人自駕前來,鄉村寬闊的道路也為游客的到來提供了便利。”桃花樹下書屋民宿經營者陳晨說。
據介紹,我市“四好農村路”建設緊緊圍繞整合民生工程、特色扶貧、旅游開發、產業振興等項目,破解農村道路“鄰而不接”“通而不暢”的瓶頸。“農村公路是直接服務廣大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命線’和‘致富線’,是助力和美鄉村建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保障。”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史忠偉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秦皇島市扎實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帶動了農村旅游、庭院經濟、農業合作社以及經濟園區迅猛發展,繪出農村經濟大發展的美好畫卷。
據統計,十年來全市農村公路建設共完成3660公里,總投資46億元。截至目前,2024年已完成里程85.7公里的“四好農村路”提升工程。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2個、6個“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創建省美麗農村精品示范路22條,“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鄉鎮15個。
“四好農村路”建設,不僅是一條條民心路、致富路,也是助力和美鄉村建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保障。這些公路的建設和改造,使得原本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變得更加通達,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和生活質量的提升,使農村公路成為了帶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市圍繞全市域旅游、全業態旅游,建設長城旅游公路192公里,建成賽車谷大道、沙河旅游路等一批精品旅游觀光線路,串聯起祖山、板廠峪等20余個旅游景區;海港區長城旅游公路串聯起北部山區50余個村莊、20多個旅游景點,有效帶動了當地板栗、核桃、櫻桃等果品種植,以及生豬及禽類養殖、蔬菜種植等特色農業發展;盧龍縣打造“農村公路+農業+旅游+康養”等新業態,助推鄉村全面振興邁上快車道,成功打造全國第二批美麗宜居村莊示范村、河北省美麗休閑鄉村鮑子溝村,以及桃林口、柳河山莊、左右山谷等景區,實現農村公路由“交通線”向“風景線”轉變。
廣陌通衢百業興。如今,我市已構筑起海陸海立體交通網絡,公路、鐵路、航空、航海等交通運輸方式遍布全域,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血脈”。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