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評估改革后,‘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時間減少20余天,節省成本2萬多元。”不久前,看著新鮮出爐的年產2.5萬噸高分子新材料項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河北尚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杜敬亮說。
杜敬亮所在的企業,位于河北元氏經濟開發區,是一家研發生產電纜材料及各種高分子新材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項目直接引用了開發區的規劃環評相關數據,不到三周的時間就編制好了‘環境影響報告表’。”杜敬亮說。
區域評估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石家莊市在河北省率先推行區域評估審批服務改革,由省級以上開發區管委會作為實施主體,對項目審批過程中涉及的有關評估事項進行統一評估,形成區域性評估成果,“打包推送”給區域內項目免費共享共用。
“如今,區域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固定資產節能評估、交通影響評價等10個企業前置評估事項,企業不再需要單獨開展評估。”石家莊市行政審批局審批九科科長鞏丙輝介紹說,建立區域評估成果共享機制,實現單個項目評估向區域整體評估、企業付費向政府買單、被動審批向靠前服務的轉變,有效解決項目評估評審手續多、時間長、花費多等問題,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減輕企業負擔,加快項目落地。
“我們投入400多萬元完成了區域評估,取消、簡化或優化單個項目的各類評估審批,為園區內企業發展提供便利。”河北元氏經濟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王燦說,同時,推行區域評估幫辦代辦盯辦機制,指派專人開展“一對一”靠前服務,全力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區域評估改革以來,共審批建設項目124個。
“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給我們一對一講解區域評估改革政策。”河北誠信集團有限公司氰化鈉擴能延鏈及電池電解質項目負責人李娟說,此次擴產延鏈項目從項目立項到完成備案審批、規劃手續辦理等僅用了3個月。
記者從石家莊市行政審批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19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共完成10類181項區域評估,應用事項2860余次,平均單個項目壓縮審批時間2個月以上,大幅降低了企業投資成本,提高了審批效率。(記者 鞏志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