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解決"一件事",實現辦好"一類事"。我省以12345便民服務熱線無障礙建設為切入點,創新工作流程和方法,讓殘疾群眾辦事更便利。
家住邢臺市信都區西黃村鎮的趙大爺,因病導致下肢殘疾。前段時間,行動不便的他,委托鄉鎮工作人員為他網上辦理殘疾人證。令他沒想到的是,沒過幾天,證就到手了。
邢臺市信都區西黃村鎮居民 趙大爺:
不敢想象,現在網上啥事都能辦,你不用去,網上給你預約好,不到一周就來了,不用出門在家把事就辦了。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郜奇:
以往,辦理殘疾人證,需要到跑殘聯、醫院、政務服務大廳等多個部門,耗時20個工作日,對殘疾人群眾十分不便。那么我省是如何把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壓縮到不到一個禮拜出證的呢?
省數據與政務服務局行政審批管理室副主任 劉瑞娟:
今年以來,我們和省殘聯等5個部門聯合成立工作專班,多次就業務流程和技術實現路徑進行論證,將20多個數據接口打通,建設省級統一的殘疾人服務"一件事"受理系統。通過線上流轉、同步審批的方式,實現殘疾人群眾辦事"一網通辦"。
劉瑞娟告訴記者,殘障人士行動不便,對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需求更加迫切。這一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利用政務服務跨部門業務聯動、數據賦能的協同工作機制,將殘聯、醫院、社區等與殘障人士辦事密切相關的部門信息納入一個平臺,殘障朋友只需申請一次,就能實現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跑一次。
邢臺市信都區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 姚志學:
由過去"一趟領表、二趟評定、三趟取證"的傳統辦理方式,變為群眾可直接到評定醫院,實現了殘疾人辦證"最多跑一次"的目標要求。
通過專門針對殘障人士需求進行的便民服務流程再造,不僅能實現政務服務方便快捷,衍生的配套服務更讓人暖心。前不久滄州市獻縣居民杜慧芳在網上為父親申辦了殘疾人證,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幾天后送上門的,除了殘疾人證,還有她父親的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滄州市獻縣居民 杜慧芳:
我幫我父親申請辦理殘疾人證的時候(網上)填了一個表,把材料一提交,他們自己就認證了,然后就把補貼發給我們了。太方便了。
通過解決"一件事",實現辦好"一類事"。我省將殘疾人證件辦理、兩項補貼、殘疾人就業幫扶等4項補助幫扶整合起來,通過網上核驗身份信息,就能主動為殘疾人匹配辦理補貼申領和發放等增值服務。
滄州市獻縣殘疾人聯合會辦公室主任 郭大超:
在殘疾人就業幫扶方面,(我們將殘疾人)個人信息錄入系統,省一體化平臺將相關信息推送至河北省殘疾人就業創業網絡服務平臺和河北公共招聘網。
讓殘疾人群眾享受到更有溫度、看得見摸得著的貼心服務,這項工作實施5個月以來,我省共計辦理殘疾人事務12000余件(次),跑動次數、辦事材料、平均辦理時間壓減率均超過75%,殘疾人群眾滿意度達到100%。
省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 侯斯:
繼續加大政策解讀力度,提高"高效辦成殘疾人服務一件事"的知曉率和網絡平臺的使用率,推動全省廣大殘疾人工作者在服務殘疾人的"最后一公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質效,大大提高殘疾人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