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保護傳承 促進產業振興
全國首次!我省為陶瓷進行區域協同立法
7月13日,游客在峰峰博物館內觀賞磁州窯精品。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攝
河北日報客戶端訊(記者劉冰洋、霍相博)記者從10月10日召開的“磁州窯、邢窯、定窯、中國北方瓷都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協同立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統籌指導下,邯鄲、邢臺、保定和唐山四市圍繞陶瓷文化傳承發展和陶瓷產業振興進行省內協同立法。這是我省首次開展設區市協同立法,也是全國首次圍繞陶瓷進行區域協同立法。
為加強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去年9月,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提出開展協同立法的設想,邯鄲、邢臺、保定、唐山四市人大常委會積極響應。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提出立法思路,明確法規框架,指導邢臺市人大常委會起草了基礎文本,邯鄲、保定兩市人大常委會以此為藍本,結合本地實際形成了各自的法規草案,并增加了個性條款。唐山市人大常委會從本地實際出發單獨起草,并與邯鄲、邢臺、保定互有借鑒。
今年9月25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查批準了《邯鄲市磁州窯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邢臺市邢窯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保定市定窯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唐山市中國北方瓷都振興促進條例》,自11月1日起施行。四市陶瓷文化傳承發展和陶瓷產業振興有了更為有力的法治保障。
9月14日,一名游客在內丘縣的邢窯博物館參觀邢瓷展品“翰林罐”。柳夢珂攝
條例加強了陶瓷文化的系統性、整體性保護,規定市和相關縣級人民政府可以對陶瓷文化資源相對集中、特色鮮明、保存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特色產業集聚區等特定區域,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建立完善文化資源保護制度。
為提高陶瓷原材料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水平,條例實行了嚴格的開采利用制度,規定采礦權人應當嚴格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礦產資源保護、開采規章制度,不得無證開采、越界開采、超量開采和破壞性開采。
在加強陶瓷文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方面,條例引導、鼓勵和支持陶瓷文化企業申請注冊商標,保護創新性制瓷工藝、技藝和器型設計等方面的專利權、著作權,支持陶瓷文化相關地理標志保護申請。
著力構建現代化陶瓷文化產業格局,條例在構建現代化產業供應鏈體系、加強陶瓷新材料的研發和在新行業及新領域的運用、支持陶瓷產業集聚發展和開發陶瓷文化主題旅游項目、培育陶瓷文化旅游新業態、打造陶瓷文化旅游衍生產品等方面作出規定。
此外,為推動協同立法城市間的溝通協調和交流合作,條例要求積極搭建陶瓷企業交流合作平臺,支持建立陶瓷產業聯盟,推動陶瓷文化旅游帶建設,推動高等學校、職業學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開展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協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