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碳化硅單晶制備關鍵技術,登上胡潤研究院發布的全球獨角獸榜單,河北同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領跑產業新賽道。
10月18日,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工作人員在機房內檢查設備工作情況。 河北日報記者 劉 英攝
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在廊坊上線運營,這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的AI集群正以每秒近10億億次的速度計算數據。
向新而行,河北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勢頭正勁。
近年來,河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提供場景應用支撐,大力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 創新驅動 聚鏈成群
近日,河北美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個個不足1立方厘米大小的傳感器,正經過一道道精密程序批量產出。
尺寸雖小,卻占領了技術制高點。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MEMS(微電子機械系統)傳感器,可以為車輛提供高精度定位導航,去年實現了百萬量級裝車交付。”美泰科技技術專家王建志介紹。
萬物互聯時代,MEMS傳感器用到汽車上,化身汽車的“感官”,實時檢測加速、傾斜、旋轉等運動,精確完成全天候定位定向,是汽車高級輔助駕駛系統的核心部件。
今年1月,美泰科技搬進了石家莊在鹿泉區新建的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園。公司新廠區面積擴大到142畝,產能也增加了好幾倍,今年有望實現汽車傳感器千萬量級裝車應用。
王建志告訴記者,公司將持續聚焦核心競爭力,加快底盤、氣囊、智能駕駛等細分領域傳感器的開發,努力實現MEMS傳感器在汽車產業全面覆蓋,引領傳感器產業可持續規模化發展。
行走在鹿泉區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園,創新的氣息撲面而來。集成電路、現代通信、汽車電子等產業正在這里聚集。
以“鏈”為媒,石家莊市做強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今年上半年,全市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62.8億元,預計年底突破1300億元。
去年以來,落實全省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座談會部署要求,我省制定出臺促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1+5+5”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以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現代通信、能源電子等為主導的產業格局。
集聚發展實現新提升。今年1—8月,全省電子信息增加值同比增長14.6%,高于全省工業7.8個百分點,產業規模達2255.1億元。滾動實施百項投資億元以上重點項目,推進集成電路、現代通信、新型顯示、光伏、基礎軟件、大數據等“六鏈”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7月23日拍攝的河北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 產業協同 場景支撐
10月18日上午,在位于廊坊開發區的廊坊空間信息技術研發服務中心,技術人員正通過地物分類算法對道路進行巡檢。
廊坊開發區道路總長485公里,開車巡檢至少需要一天半的時間,但通過遙感技術與AI相結合,幾分鐘就能把全區道路巡檢一遍。
這套地物分類算法,依托的是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提供的公共算力。
走進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一樓展廳屏幕上顯示著算力的實時使用情況:上線客戶108家,北京交通大學詹天佑學院使用算力11P,新奧新智科技有限公司使用算力4P……
“2023年10月,中心正式上線運營,是河北省首個全棧國產化的人工智能算力設施,能夠滿足各類算法開發和應用開發需求。”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總經理趙紫銅說,中心積極發揮平臺優勢,為各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提供公共算力服務,還具有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職能。
一年來,中心發展迅速,一期建設投產的算力實際使用率已超97%。目前,與中心達成意向合作的企業680余家、高校及科研機構老師團隊180余個。
合作更密切,場景更多元。該中心已經與98家京津冀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孵化了118個解決方案,服務于智能制造、醫療、金融、交通等領域,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提供更加多元的場景支撐。
在交通行業,與北京交通大學合作研發業內首個軌道交通智能運維大模型——天佑大模型,目前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在汽車行業,以數智技術助力長城汽車產品設計和工業質檢;
在服務行業,“藍小鯨”自助洗車店技術人員利用算力平臺自主研發機器視覺識別技術,可實現1名工人管理8個店20個工位;
…………
廊坊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是河北省首批重點支持的產業集群之一。近年來,依托雄厚的數據產業基礎,廊坊市率先布局人工智能產業,搶占發展先機,以算力集群賦能產業集群,打造京津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新高地。
在全省層面,得益于應用場景、市場需求的有力支撐,今年1至8月,全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39%,增速全國第一。
產業協同邁出新步伐。今年以來,我省組織龍頭企業、高校主動對接國家高端智庫及創新策源地,河北省電子信息科技—產業—金融對接活動、京津冀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建設推進會等先后舉辦,推動一批優秀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7月23日拍攝的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展示廳。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 龍頭帶動 集群突破
近日,走進位于保定高新區的河北同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在碳化硅單晶生長車間,超過2000℃的生長爐內跳動著橘紅色光亮,一塊塊碳化硅晶體在爐內靜靜生長。
企業生產總監李蘇杰到車間巡視晶體生長爐運行情況。他告訴記者:“這些晶體生長爐是公司自主研發的,核心部件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可以自動化精準控制長晶全過程,讓碳化硅晶體生長效率和良率更高。”
今年4月,同光半導體登上胡潤研究院發布的全球獨角獸榜單,成為河北四家上榜企業之一。科技創新是企業快速成長為獨角獸的秘訣。
在同光半導體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檢測平臺,企業技術總工楊昆正在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的專家一起搞研發,進行8英寸碳化硅單晶襯底缺陷測試。
“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風口,同光半導體必須搶抓機遇,立足企業實際加大創新力度,培育新質生產力。”楊昆說。
8英寸碳化硅單晶襯底,是當前國內外廠家爭相搶占的黃金賽道。去年6月,同光半導體研發突破8英寸碳化硅單晶生長技術瓶頸。目前,企業已掌握8英寸碳化硅單晶襯底制備量產技術。
今年以來,同光半導體依托河北省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創新聯合體以及保定市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以產業終端應用為引導,積極開展科技研發活動,參與產業鏈上下游間產品驗證,進一步夯實了我省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基礎,為產業鏈發展注入新活力。
“龍頭”舞起來,產業活起來。
在石家莊,京華電子一家企業,“鏈”出一條半導體產業鏈,引來深圳恒信科技、北京昆侖科技、玖波光電等企業落戶發展。
在邢臺,晶澳科技創新打造光伏產業生態圈,加快推進寧晉東城光伏產業園項目、邢臺新能源職業學院項目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龍頭企業培育實現新跨越。截至目前,我省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累計培育A股上市企業24家,其中中船(邯鄲)派瑞特氣是省內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99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6家;營收超100億元企業5家,超10億元企業66家。(河北日報記者 潘文靜 劉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