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24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在石家莊(正定)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圖為觀眾在河北太行鋼鐵大模型展區參觀。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
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加速滲透千行,賦能百業。
“花樣”機器人、“百變”大模型……10月24日,在2024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鋼鐵、化工、港口、醫療等十余個行業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探索集中展示。人工智能豐富的應用場景展現了大模型的無限可能,也描繪了充滿科技感的未來圖景。
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成為引領新一代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本屆博覽會上,多位與會專家表示,與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場景結合、為千行百業賦能增效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必然發展方向。其中,工業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的主戰場。
河北制造業基礎雄厚、產業鏈條完整、產業轉型需求旺盛,給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當前河北正大力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智技術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智改數轉。
我省是鋼鐵大省,當鋼鐵行業牽手人工智能大模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在鋼鐵大模型展區,河鋼集團唐鋼公司展位前參觀嘉賓絡繹不絕。本屆博覽會,唐鋼帶來了與中國鋼研集團合作推出的一體化生產排程模型。
10月24日,2024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在石家莊(正定)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圖為觀眾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展區參觀。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
傳統生產排程,主要依靠人工,容易出現高庫存、生產周期長、交付延期等問題。一體化生產排程模型基于多年積累的流程優化實踐經驗與3600萬字冶金基礎知識庫,依托深度智能分析能力,為生產排程調度提供專業的優化方案。
“形象地說,一體化生產排程模型就像經驗豐富的調度員,讓鋼鐵生產實時保持資源最優配置和產能充分利用。”唐鋼信息自動化部部長李曉剛說,目前,模型已落地應用,降低產品庫存15%,提升生產效率20%,訂單準時交付率達到100%,大大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專家表示,大模型的通用智能必須細化到各個行業,給它“投喂”行業中的專業數據,通過訓練形成場景化、定制化、個性化的專有模型,才能給各垂直領域帶來人工智能革命。鋼鐵工業是大型復雜流程工業,是探索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重要陣地。
在敬業集團有限公司,大模型正讓“經驗煉鐵”變“智慧煉鐵”。
傳統的高爐處于看不見、摸不著的“黑箱”冶煉狀態。敬業展示的高爐專家診斷模型,為高爐生產裝上“智慧眼睛”,實時診斷爐況,提供精準預警和操作建議,確保高爐安全高效運行。該模型自去年10月應用以來,敬業每冶煉1噸生鐵,焦炭、燃料消耗量分別降低2.1千克、3.5千克,實現了節能降耗。
除了高爐專家診斷模型,近年來,敬業在人工智能領域不斷探索,已研發并應用了多個智能模型,從一線生產到管理服務,加速擁抱人工智能。
在敬業集團機動部智能信息科技術總工董阿倫看來,研發周期長、生產成本高、協同效率低是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痛點難點。發展新質生產力,重構生產管理,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鋼鐵行業的應用成為大勢所趨。
鋼鐵行業與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雙向奔赴,有望擦出更多的火花。
圖為10月24日,2024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展會現場。
自今年3月以來,河北匯聚華為、阿里、百度、360等多家人工智能企業,組織省內鋼鐵企業,開展鋼鐵生產工藝、流程等場景應用模型攻關,立足產業需求促進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共同研發鋼鐵領域基礎大模型——河北太行鋼鐵大模型,賦能鋼鐵行業打造新質生產力。
在制造業,搭載了大模型的機器人幫助工人提升效率;在藥物研發領域,大模型助力企業加速新藥研發進程,實現高效、創新、個性化的藥物設計和發現……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的主戰場,熱鬧起來了。
不止在工業領域,穿行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展區,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技術可感可觸,各類面向細分行業的專用大模型百花齊放,在醫療、氣象、教育、法律等領域各展所長,加速走進百姓生活。
把一張病理切片放進數字化掃描儀,儲存到“病理AI輔助診斷決策系統”,系統就可以進行輔助閱片,僅需幾分鐘,就能初步篩查出最有可能存在病變的部位。
在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展臺,參觀嘉賓感受到了現代醫學數智化的神奇應用。人工智能與醫學的強強聯手,正讓更多患者享受到快、準、好的就醫體驗。
要提前知曉未來15天的天氣情況,傳統的數值天氣預報需耗費巨大的計算資源和幾小時的計算時間,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現,可以將預報計算時間縮短到3至5分鐘,且預報精度不低于傳統數值預報。
在雄安氣象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展臺,大屏幕上循環播放著“風清”大模型的視頻介紹。今年,由中國氣象局聯合清華大學研發的人工智能全球中短期預報系統“風清”在雄安氣象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落地。“風清”大模型團隊高級工程師周康輝說,大模型積累使用了40多年的氣象實況分析數據開展模型訓練,通過人工智能對天氣進行精準的分析預報。
大模型加速賦能千行百業,需要算力的支撐。算力是大模型的底座。
筑基算力,智算未來。在博覽會1號館算力展區,從上游算力芯片、云計算等創新技術的研發,到中游服務器、網絡設備等算力中樞的構建,再到下游數據中心、算力服務的匯聚,30多家企業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算力產業鏈。
展區設置了廊坊、張家口板塊。潤澤科技、合盈數據、秦淮數據等企業云集,如今,在廊坊、張家口,一批算力重點項目形成集聚效應,集云存儲、云計算、云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綜合算力指數(2024年)》顯示,河北省綜合算力指數排名全國第一;在城市算力分指數排名上,廊坊、張家口分別位居全國第一、第二。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共投運服務器超390萬臺,算力總規模達到35.2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海量數據匯成“算力長河”,筑起河北算力新優勢。
有了算力根基,更多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場景開始涌現。
今年5月,我省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算力布局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7年,多元算力泛在融合,智能算力規模全國領先,數據要素高質量供給,大模型孵化應用走在全國前列。
站在人工智能時代的風口,打造一批基于河北場景的大模型,“云”上河北正加速奔跑。(河北日報記者 賈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