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24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參展商正在給參觀者介紹安平縣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河北日報記者李佳澤攝
打破部門信息壁壘,“一網通辦”成為常態;智慧城市指揮中心串線成網,城市治理“一朵云”全覆蓋;無人駕駛、智能巡查亮相街頭,“黑科技”讓城市管理更高效……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發展,數字政府建設駛入快車道。
在2024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數字治理新場景層出不窮,政務服務因數字技術煥然一新,數據要素展現出巨大潛能,激發參觀者對未來數字政府建設的無限想象。
治理變“智理”,城市更聰明運行更高效
“一個智慧安平公眾號,就能實現綜合治理、醫保服務、隨手拍等多種功能。”10月24日,在本屆博覽會的衡水展區,智慧安平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楊洪濤向參觀者介紹安平縣建設智慧城市的經驗。
在展區的一塊智慧大屏幕上,渣土商砼車通行管理系統的動態信息一目了然。楊洪濤指著屏幕說:“你看,今天又有一單通行路線的申請。”
在智慧安平平臺投用前,渣土車司機想要在縣城內行駛,需要到執法部門進行線下申請,至少需要半天時間。現在通過網上申請,最快20分鐘就能辦結。
隨手拍的功能也很強大。楊洪濤舉例說,居民家門口的垃圾桶外溢了,隨手拍照上傳,系統能根據網格歸屬自動派遣人員處置。要是延時處理,督查部門會在后臺提醒。“就像騎手接單送外賣一樣,響應迅速。”
供給端的優化成果,最終要反映到應用端。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成為衡量數字政府建設成果的“顯示器”。
目前,智慧安平平臺已運行5年多,智慧安平公眾號的關注量達到了41萬。楊洪濤說:“安平縣常住人口為32.7萬人,可以說每個安平人都關注了這個公眾號,群眾的滿意度很高。”
綜合平臺之外,一些細分領域的智能化平臺也走進了居民的生活。
在中國移動展區,參展人員宋鵬介紹,他們已建成“三級聯網,四級聯動”的城鄉燃氣監管信息平臺,在河北落地1個省級平臺、3個地市級平臺、8個區縣級平臺。
“通過安裝智能傳感設施,我們能收集居民用戶側、場站及燃氣管網的運行壓力、流量、溫度等信息,對燃氣輸送、使用等環節進行實時監測及智能分析預警。”宋鵬說,該平臺已服務了近80萬戶燃氣用戶,燃氣企業運維效率提升了30%,故障響應時間縮短了50%。
當前,數字政府建設已進入深化提質階段。圍繞數據要素的高效利用,搶灘大模型技術“風口”,提升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已成為行業共識。
軟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展臺前人來人往,“AI”成為大家交流的熱詞。
“我們正和河北省相關部門合作,將公共數據資源進行歸集,再運用AI技術,對數據進行標注,最終把各類大模型運用到千行百業。”軟通科技公司創新研究院院長王海生說。
在未來的發展中,通過海量的數據資源、強大的計算能力,對各類事件進行自動發現識別、智能研判分析,以算力替代人力,是王海生的期待。他說:“針對農業生產、城市防澇等場景,我們可以建立氣象、水利、城市治理等垂直領域的大模型,讓決策更精準、智能。”
以應用場景為牽引,充分釋放公共數據要素潛能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數字政府建設如何找到著力點?
本屆博覽會開幕當天,一場數字政府交流活動如期舉辦。來自學界、業界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激活數據要素價值 建設服務型數字政府”這一主題,碰撞思想,交流看法。
前來參會的國泰新點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數字政府研究院院長張磊表示,應以應用場景為牽引,以群眾所需、企業所盼為來源,聚焦政務服務、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等領域建設數字政府。
“比如,利用數字手段構建更多‘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解決政務服務中個人、企業辦事痛點難點,就是以場景引領建設數字政府的小切口。”張磊說。
事實上,“掌上辦”“指尖辦”已經成為很多地方政務服務的標配。在河北,“冀時辦”App實現了4773項便民應用“指尖辦”,覆蓋公安、社保、醫保、公積金、生活繳費等不同領域,做到了“一機在手,隨時隨處辦事”。
大量政務服務綜合場景能夠建立,離不開公共數據的高效、暢通流動。
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看來,公共數據的流動與價值實現是數字政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公共數據只有實現流動,才能產生和釋放其價值。
“數字平臺的大規模建設已經接近尾聲,對公共數據資源的精耕細作是當下建設數字政府的重要內容。”汪玉凱說。
前不久,國家數據局公布《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實施規范(試行)》(公開征求意見稿),并于10月12日至11月11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這讓汪玉凱看到了數據應用的更大空間。他表示,可以通過共享、開放、授權運營三種模式進行公共數據的價值實現。在授權運營過程中,堅持“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原則,推動公共數據開發開放。
隨著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要素,政府部門也在積極作為,以公共數據高質量供給激發數據要素市場活力。
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一級巡視員王彤介紹,今年,我省制定了《2024年河北省公共數據歸集共享行動方案》,全面開展數據歸集“百日攻堅”行動,以“接入、上鏈、交鑰匙”方式推進各級各部門政務數據統一歸集和開放共享。截至目前,全省共歸集公共數據約4000億條。
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數字政府轉型的成效一定會惠及千家萬戶、千行百業。(河北日報記者 馮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