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方程式”,滄州多個社區各有解法—
滄州:聚焦居民需求 服務做好“加法”
本報記者 祁 潔 攝影報道
助老食堂讓老年人樂享幸?!笆场惫?;百姓健身房成為居民“打卡地”;醫養結合服務中心成為居民的“幸福驛站”……我市一些社區聚焦居民需求,在服務上做“加法”,以精細化、多樣化的服務模式,解好基層治理“方程式”。
助老食堂暖胃又暖心。
助老食堂
為幸福晚年“添滋味”
“到中午飯點兒了,走,咱們去一樓‘食堂’吃飯。”11月14日11時30分,正在社區活動室排練合唱節目的李旭蘭看了眼手表,趕忙招呼合唱隊隊友下樓吃飯。
李旭蘭家住新華區熙園社區天成熙園三期。她口中所說的“食堂”,是社區的助老食堂,和社區活動室在同一棟樓里。
李旭蘭和隊友到了社區助老食堂時,熱乎的飯菜已經出鍋,紅燒豆腐、蔥燒腐竹、家常丸子……李旭蘭一樣打了一些,和隊友坐在一起邊吃邊聊家常。
“助老食堂環境好、菜品豐富,每天我在活動室活動完,不用回家做飯就能吃上可口的熱乎飯。瞧,這一頓飯葷素搭配才9元錢?!崩钚裉m說,自從社區有了助老食堂,她便成了這兒的??汀?/p>
熙園社區下轄天成熙園一期、二期和三期共3個小區,共有居民50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七八百人。社區黨委書記張雯雯介紹,社區工作人員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了解到,轄區許多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人和獨居老人面臨著吃飯難、做飯難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社區與第三方公司合作,打造了這家助老食堂。
助老食堂每天中午供餐,轄區8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這兒就餐,每頓只需6元錢。“食堂定期邀請醫院的營養師過來為工作人員普及健康飲食知識,并根據老年人的飲食習慣制定營養均衡的菜譜?!敝鲜程孟嚓P負責人介紹,為方便轄區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就餐,食堂還推出了上門送餐服務。
如今在我市,像熙園社區一樣開設助老食堂滿足轄區老年人就餐需求的,還有很多社區。一些社區還將助老食堂作為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新平臺,通過定期開展健康義診,把貼心服務送到居民心坎上。
居民在社區百姓健身房內健身。
百姓健身房
家門口的“健康驛站”
11月13日19時30分,運河區嶺秀社區天成嶺秀小區居民李寧吃完晚飯,如往常一樣,來到位于小區內的百姓健身房鍛煉。
他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在跑步機上“燃燒”卡路里?!斑@里不僅環境好、健身器材齊全,還有專業的健身教練指導,我每天都過來‘打卡’。”李寧邊擦汗邊向記者介紹家門口的健身房給他的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嶺秀社區百姓健身房位于天成嶺秀小區內,面積為440平方米。記者走進健身房,看到跑步機、橢圓機、劃水機等健身器材一應俱全,許多居民正在健身。
嶺秀社區下轄天成嶺秀和青海一品兩個小區。這兩個小區都為新建小區,居民以年輕人居多。為滿足轄區居民的健身需求,社區在征求民意的基礎上,以社區提供場地、體育部門提供健身器材、第三方公司負責運營的模式,在轄區內打造了一家百姓健身房。
“社區百姓健身房每天8:00至21:30開放,居民僅需花198元辦一張年卡,就可實現全年健身自由?!睅X秀社區黨委書記張磊介紹,如今,百姓健身房不僅成為轄區居民健身的好去處,還成為社區開展活動的新平臺。社區經常邀請相關專家來這兒為居民普及健康知識。
健身器材齊全、價格親民、環境好……近年來,我市一些社區聚焦居民需求,積極打造百姓健身房,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低價、便捷、優質的健身服務。
社區活動豐富多彩。
醫養結合服務中心
居民養老有“醫”靠
“大夫,我最近老是頭暈,您受累給看看。”近日,家住滄州高新區和園社區天成和園小區的賈增軍來到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向大夫咨詢。
“我先給您量量血壓。”經過一番檢查,大夫為賈增軍開了緩解頭暈的藥,并提醒他多注意休息、不要過度運動。
“醫養結合服務中心每天都有大夫坐診,在家門口就能看病,真是太方便了?!辟Z增軍取完藥,高興地向記者說著“幸福感言”。
和園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是今年4月份和園社區和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聯合打造的。醫養結合服務中心一樓至三樓是醫療服務區,包括疫苗接種區、門診區、中醫理療區等;四樓和五樓是社區日間照料站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面包括圖書室、科普活動室、綜合活動室等。
和園社區黨支部書記魏書康說,轄區老年人比較多,為滿足老年人的就醫和休閑娛樂需求,社區與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合作,創新推行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每天,醫養結合服務中心都有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大夫坐診,居民來這兒看病、拿藥,還可享受醫保報銷。
“除了來這兒看病、拿藥,居民們還能在這兒看書、唱歌、跳舞,如今,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成為轄區居民的‘幸福驛站’?!蔽簳到榻B,社區工作人員將定期通過多種方式征求民意,居民有哪方面需求,社區就將服務延伸到哪兒。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