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青崖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絕壁奇花”出太行
11月14日拍攝的河北青崖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峭壁上的緣毛太行花。河北日報記者耿輝攝
初冬時節,陣陣寒風吹過,綿延的太行山脈褪去了斑斕的色彩。
11月14日,記者跟隨燕趙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到位于邯鄲武安市的河北青崖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只見懸崖峭壁間,一簇簇綠色植株頗為醒目。
“那就是咱們今天的主角,也是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對象——緣毛太行花。”保護區巡護員陳新所說,緣毛太行花屬薔薇科植物,主要生長在太行山南部山區。它還有一個雅稱,“絕壁奇花”。
看著并不高大繁茂的一簇簇綠色,記者不由發問:它究竟“奇”在哪兒?
“你們看,它的樣子像草,卻不像草本植物那樣春榮秋枯;有多年生木本植物的特點,卻又沒有那么強勁的莖干。”陳新所揭秘道,這是因為該物種含有原始二倍體基因,對于研究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起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11月14日,河北青崖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陳新所展示在峭壁上發現的緣毛太行花。
1980年,緣毛太行花由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俞德浚和他的學生李朝鑾首先在武安發現并命名。由于種群極少、難得一見,1987年被列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并被定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在上世紀80年代后,長達20多年里,緣毛太行花再沒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尋找并保護“絕壁奇花”,成為林草工作者無法放下的責任。2008年初,時任武安市林業局副局長的武德昌帶領工作人員,在緣毛太行花的原發現地及周邊具有相似生態環境的地方展開了大搜尋。他們一個山頭接一個山頭地找,鞋走壞了好幾雙,結果還是無功而返。周邊群眾也加入了搜尋的行列,有好幾次,附近村民提供了線索,武德昌興沖沖地趕過去,發現只是形態相似的普通植物。
所幸,功夫不負苦心人。2008年5月13日,武德昌和團隊終于在管陶鄉杜家村闖背渠人跡罕至的山坡,發現了緣毛太行花的蹤跡。此后,他們繼續擴大搜尋范圍,終于摸清了緣毛太行花在武安的種群數量、分布范圍、生長環境、生長狀況等。
“過去,這里無序野外放牧等情況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緣毛太行花的生存環境。為了給它們一個安全生長的家園,2012年1月,國務院批準設立河北青崖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王利國說,目前,他們已建立起完善的保護管理制度,25名巡護員不間斷對重點區域進行管護。此外,保護區還建立了病蟲害定期預報制度,并增設專職瞭望員,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強有力的保護管理網絡。
此前,緣毛太行花曾被列入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如今,在保護區堅持不懈的守護下,緣毛太行花野外種群持續擴大,已從全國極小種群物種名單中調出。
近年來,曾經的“絕壁奇花”還走出太行,走到了百姓身邊。“特殊的生存環境決定了緣毛太行花耐干旱貧瘠的特性,再加上開花早又美觀,很適合園林及邊坡綠化種植。”王利國說,去年,石家莊市植物園科研團隊對緣毛太行花進行了采集研究和遷地保護,這朵“絕壁奇花”已經在石家莊植物園安了“家”。(河北日報記者 劉冰洋)
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