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張北縣臺路溝鄉后大營灘村村民在打掃街道衛生。吳孟忱攝
11月20日上午的張北,寒氣襲人。
出縣城沿后洗公路向西南方向行駛約10公里,只見路北側黃墻藍瓦的二層小樓成排成列,分外醒目。
這就是臺路溝鄉后大營灘村,一個在“空心村”治理改造中由后大營灘村和香杏溝村聯村并建的新村落。
走進村內,一些村民正在分片分段打掃街道衛生。“今天‘逢五’,是集中大掃除的日子。”村民董玉貴告訴記者。
董玉貴72歲,是后大營灘村的脫貧戶,他熱情地邀請記者到他家。兩間平房配一個小院兒,屋里還有廚房和衛生間,董玉貴的家溫馨舒適。
“舊房換成了新房,不出屋就能洗澡、上廁所,冬天用電取暖,不用燒柴燒煤,干凈舒服。”董玉貴說,他把家里的20多畝地流轉出去,加上公益崗和打零工的收入,老兩口年入兩萬元,日子越過越舒心。
后大營灘村黨支部書記王強介紹,2019年“空心村”治理改造的時候,因樓房成本高于平房,為了減輕脫貧戶負擔,也建了一些平房。本著自愿原則,后大營灘村最終建成了205套二層小樓和78套平房。
“我家拆除了5間舊房,政府給了15萬元,這兩間新房我只掏了10.2萬元,挺合適!”董玉貴說。
建好還要管好,“空心村”變“舒心村”。“我們實行網格化管理,將村莊劃分為5個片區,設置28個公益崗并分為5組,每組負責一個片區,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為集中大掃除的日子,保證村莊潔凈美。”省政府辦公廳駐后大營灘村第一書記石惠峰說。
在后大營灘村,傳統的種植和養殖仍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村子西北方向不遠處,建有人畜分離集中養殖區,配套草料庫、青貯窖以及養殖戶生活區。去年經過擴建,可容納200多頭牛、1500只羊,能夠滿足養殖戶需求。
“集中起來搞養殖,不但能多養,而且也不影響村里和家里的環境,像這樣干干凈凈多好呀。”村民馬月愛養了200多只羊,說起現在的幸福生活笑得合不攏嘴。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一環,也是常抓不懈、長治長清的長期工程。我們將繼續做好長效管護,不斷擦亮鄉村振興底色,邁出和美鄉村建設新步伐。”石惠峰說。(河北日報記者 王峻峰)
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