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河北

儲熱孔2000多個!我省首個跨季節土壤儲熱集中供熱項目試點成功

2024-11-28 17:09:55  來源:河北青年網

  河青新聞網訊   11月15日,河北全省城市集中供暖全部啟動。在邯鄲市的館陶縣,我省首個跨季節土壤儲熱集中供熱項目于去年11月投用。今年采暖季,該縣以這種方式集中供熱的小區有17個5300多戶,面積約80萬平方米。

  該項目在非采暖季將太陽輻射熱量儲存起來,用作采暖季的供熱熱源。太陽熱量如何夏儲冬用?跨季節儲熱供熱如何運行?記者對這種“零碳”的供熱方式進行了探訪。

  【現場探訪】

  儲熱體建設在湖底大約兩米以下

  初冬時節,即將清淤的館陶縣南城公園景觀湖水位很低,露出了湖底厚厚的淤泥。然而,就是這個普通景觀湖,卻是館陶縣17個小區5300多戶居民冬季集中供熱的熱源所在。

  項目建設方河北卓派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波為記者揭開了湖底的秘密。

  湖面面積約35畝的南城公園景觀湖,湖底就是館陶縣跨季節土壤儲熱集中供熱項目試點一期工程所在地。湖底約兩米以下,有2000多個深達150米的儲熱孔,采用管徑約2.5厘米的雙U儲熱換熱管,埋設總長度約1200千米。

  去年,館陶縣被確定為河北省供熱熱源改革試點,建設總投資1.1億元、設計規模滿足100萬平方米以上住宅及公建供熱和制冷需求的跨季節土壤儲熱集中供熱項目,該項目于去年11月份正式投用。

  “今年采暖季,使用這種方式集中供熱的小區有17個,面積約80萬平方米。”張海波說。

  建設在南城公園景觀湖底的儲熱設施。

  平時收集水中熱量儲存到土壤中

  太陽輻射熱量是怎樣收集,又是如何儲存不會消散的呢?

  張海波介紹,跨季節土壤儲熱,是利用地下土壤能長時間、大體量儲熱特性,在春、夏、秋三季將水體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收集并儲存到地下土壤中。

  “春、夏、秋三季大面積水體吸收太陽輻射熱量,利用水泵循環將水體中蘊藏的熱量通過儲熱換熱管儲存到地下土壤中,可以提高深層地熱10攝氏度以上,為冬季取熱提供熱源。”張海波說,湖水進入儲熱換熱管中,提取熱量后,會被再退回景觀湖中。

  這么長的儲熱換熱管埋在湖底,對周圍環境有影響嗎?

  據悉,館陶縣跨季節土壤儲熱集中供熱項目實施的是“互不妨礙”式湖底儲熱。“儲熱換熱管全部建在湖底兩米以下,對水域景觀建設、水生植物栽種及水生態不產生任何影響,而且還可以降低夏季湖水溫度,減少藻類泛濫危害,有效改善湖體微生態環境。”張海波說。

  位于奧林匹克公園的集中供熱能源站,是館陶縣地下儲熱交換至千家萬戶的中樞。

  采暖季再用熱泵從土壤提取熱量

  熱源有了,采暖季是如何把儲存在土壤中的熱量提取出來輸送入戶的呢?

  記者從南城公園離開向北,走進一路之隔的館陶縣奧林匹克公園,這里有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集中供熱能源站,建設了集中供熱系統,這就是地下儲熱交換至千家萬戶的中樞。

  該能源站配套6臺滿液式熱泵機組和兩座大型儲熱水池。記者看到,有一座儲熱水池已經封頂,另一座儲熱水池的施工已進入后期。據悉,兩座大型儲熱水池預計于12月初投用。

  “冬季采暖時,就是利用這些熱泵機組把儲存的熱量從土壤中提取出來。”張海波說,他們還利用峰谷電價差,在夜晚錯峰運行,把熱量提取出來儲存在大型儲熱水池中,白天逐步釋放熱能,既能保障突發事件情況下正常供熱,又能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

  記者采訪獲悉,館陶縣域內有兩條河流交匯,有14條河渠、5個湖,廣闊的水面為春、夏、秋三季汲取太陽輻射熱量提供了條件。

  居民家中室溫可以達到26攝氏度

  為了將地下熱能傳輸到用戶,館陶縣在城區建設集中供熱管網約8.3千米,在4個住宅小區及周邊配套設施地下共建設儲熱孔700多個,儲熱埋管總長度約210千米。

  儲熱體建設在地面兩米以下,全部坐落在小區公共設施之下,不會影響道路、停車場、綠化等地面設施。“以水為介質,通過供熱管網將河湖水體的熱量傳輸到各小區地下儲熱體,形成閉環式儲熱采熱體系,做到跨季節儲熱應用,實現各小區熱源、熱網、末端等各供熱環節融通連接。”張海波說。

  金菊園小區是2023-2024年采暖季館陶縣首批應用跨季節土壤儲熱集中供熱的小區之一。監測數據顯示,上一采暖季,小區住戶室溫基本保持在24℃左右。

  王鳳在這個小區住了10多年了,對這兩年供熱的變化感受頗深。“以前室溫最高20攝氏度,趕上寒流,特別冷的時候,連20攝氏度都達不到。”記者采訪當天16時許,王鳳家的室溫達到了26攝氏度。“今年住得太舒服了,就算降溫,也不用擔心。”王鳳說。

  新用戶在辦理供熱手續。

  【試點效果】

  供熱保障效能實現大幅提升

  館陶縣住建局供熱辦主任王春雨介紹,館陶城區規模小區共有66個,面積約301萬平方米,2023年前由兩家熱力公司和多家物業公司自主供熱,主要采用燃氣鍋爐、污水源熱泵等供熱方式。“其中很多燃氣鍋爐供熱小區,受運行成本高等因素影響,供熱質量不穩定。”王春雨說。

  去年,館陶縣啟動跨季節土壤儲熱集中供熱項目后,實現了供熱保障效能大幅度提升。

  今年,館陶縣重點打造智慧供熱系統,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提高熱網輸送能力。

  館陶縣建設了集中供熱指揮調度中心,配置遠程數據采集監控系統,對縣域熱源、熱網、末端等各供熱環節進行智能調控,形成了時時可看、可管、可控的集中供熱數字管理平臺,優化配置熱網資源,保障熱量正常輸送。

  “我們逐步完善按照采暖住戶10%的比例在儲熱供熱小區均勻設立監測戶,數據鏈接至集中供熱數字管理平臺,動態評估各小區供熱效果,實現精準調控。”王春雨說。

  建設中的儲熱水池。

  【規劃發展】

  建成區將逐步改為儲熱供熱

  燃煤取暖是我國北方城市最主要的取暖方式之一,大量煤炭燃燒在帶來溫暖的同時,大氣污染也隨之而來,“清潔取暖”成為北方城市綠色發展的求索之問。

  供熱能源由多元化轉變為清潔化,跨季節儲熱系統對接風光電,運用綠電資源,全力打造“零碳”供熱。

  張海波給記者算了筆賬,以當地供熱面積100萬平方米同等規模為例,與傳統燃煤鍋爐相比,跨季節土壤儲熱集中供熱每年采暖季可節省燃煤1.476萬噸,分別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3.68萬噸、0.03萬噸、0.007萬噸。

  記者采訪獲悉,目前,館陶縣陶山新區已全部規劃采用跨季節儲熱模式供熱,新建的公園綠地、縣三中操場地下建設了儲熱體熱源,縣醫院西側計劃建設供熱機房,供熱企業與縣三中、鄭村安置房小區、紅星美凱龍小區、宣和壹號院小區已簽訂供熱協議。

  “館陶縣將進一步優化跨季節儲熱集中供熱模式,逐步取消建成區的其他供熱方式,計劃利用3-5年時間,建成區逐步替換為跨季節儲熱集中供熱。”館陶縣住建局四級主任科員王保玉說。

  文并攝/河北青年報記者張蕾

  河青新聞網編輯張永忠 | 頻道主編耿碩 | 頻道監制李媛

編輯:榮潔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洱源县| 交口县| 高密市| 壶关县| 卓尼县| 新宾| 曲阜市| 乐都县| 瑞丽市| 玛曲县| 南漳县| 上饶市| 怀安县| 尼玛县| 兴安盟| 昌平区| 阳春市| 佛教| 吉安县| 常山县| 荔浦县| 师宗县| 兴海县| 临泽县| 台北县| 广西| 军事| 沾益县| 门源| 上思县| 浮梁县| 额尔古纳市| 东平县| 乌兰浩特市| 巫溪县| 温宿县| 博爱县| 南江县| 龙里县| 和平区|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