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養豬場的潛力有多大?
在邯鄲磁縣,有一個靠養豬起家的大學生豬倌李海蛟。他經過探索實踐,找到了一條循環農業的新路子。在他那里,廢物變成了寶貝,資源實現了再生,豬糞從原來的污染源變成了動力源,帶動了沼氣發電、生態種養。大片的白菜、大蔥、玉米、生姜被種了出來,玉米芯變成了種蘑菇的基質,廢棄的菌棒被用來還田……就這樣,一座養豬場帶動延伸出了一座占地上千畝的綠色循環農場。在李海蛟的影響帶動下,周圍有600多名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聽聽李海蛟的故事。
總策劃:王悅路
策劃:邵荃 李遙
監制:翟新 于軍濤 馬勇
統籌:賈明偉 秦菁
編導:秦菁
文案:秦菁
拍攝:李雄飛 曹茜
后期:秦菁 熊慶
海報:史雅楠
鳴謝:河北省農業農村廳
出品:長城新媒體集團
“學習強國”河北學習平臺
共青團河北省委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