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靠什么?以前靠勤勞、靠經驗,未來要靠科技!
當現代科學技術遇上農業種植,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就成為現實,而這就是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有多智慧?坐在屋里刷手機就把種田安排得明明白白,農業生產率和資源利用效率直線拉滿。這多虧有個高能幫幫團,北斗衛星、無人機、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器人……統統走進田間地頭,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利用土地、水、人力等有限的資源,去創造更多符合我們需要的農產品。
在雄安新區的“伏羲農場”里,聚集了當前最先進的農業科技。田間跑的都是無人駕駛的拖拉機,儀器在田里過一遍就能給土壤做個“體檢”,每平方米的土里營養是多了還是少了立馬知道。通過土壤養分伽馬能譜分析儀,工程師輕松給土地拍下X光片,進而精準指導后期用肥等工作。這臺“神器”在首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無人農場技術應用大賽上,獲得了智能農機裝備及關鍵部件賽道的第一名。
“伏羲農場”是中國科學院智能農業技術團隊打造的智慧農場樣板,也是未來農業的場景。類似的智慧農場,各地已經有了很多,智慧種植、智慧畜牧、智慧漁業、智能農機、智慧園區……現如今,全球智慧農業市場正在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市場總額將達上百億美元。
在第二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大賽中,智慧農業技術應用大賽作為十大場景之一,隆重登場。大賽設置了農業智能裝備、智慧農業創新創意、設施種植技術3大賽道,各種智慧農業領域的新裝備、新技術、新創意和解決方案都將一一亮相,評審專家組還將選出技術先進、應用前景好和成果轉化能力強的優秀作品。獲獎作品會在雄安先行先試,成熟后在全省、全國推廣應用。
來源:冀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