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景立華 通訊員 才琳 王宇
蛇年新春剛過,曹妃甸巨舶穿梭,濤聲陣陣。2月16日,記者走進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感受這里京冀企業蓬勃發展的強勁脈動。
新春開局,動能強勁
曹妃甸40萬噸級深水碼頭一片繁忙。封閉廊道皮帶運送著鐵礦石,至五礦曹妃甸交易中心項目精混成品大棚。堆場內,機械運轉不停,中央控制中心員工正在實時監控設備運行。五礦曹妃甸生產運營中心主任趙偉對記者說:“我們生產的‘五礦標準粉’是首個獲批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交割資格的國產混礦品牌。今年1月份以來,公司精混產量和營收創新高,實現首月‘開門紅’,為全年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在首鋼京唐公司,制造部兼數智運營部部長郭亮介紹,今年1月份公司堅持高爐穩定順行,全流程低成本生產,聚焦高效與高品質制造,鐵、鋼、材產量超計劃完成,鋅鋁鎂汽車外板等高端產品產量創歷史新高,整體廢次降率同比降0.84% 。
在曹妃甸港,有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截至2月15日,曹港集團、曹港股份共完成貨物吞吐量1795萬噸,正按照既定目標穩步推進,彰顯強勁發展動能,為區域經濟全年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京唐LNG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說,寒潮時保供責任重大,要彰顯央企擔當。截至2025年2月4日,京唐LNG公司唐山LNG接收站春節期間氣化外輸天然氣1.7億立方米,裝車外輸804萬立方米,為京津冀抵御寒潮提供堅實能源保障。據介紹,截至2024年底,該站累計氣化外輸天然氣突破600億立方米。
科技賦能,綠色發展
五礦曹妃甸與礦石碼頭共建鐵礦石綜合冶金性能實驗室,引入先進設備,實現礦石快速精準檢測,降低成本和時間,“自查自檢”模式既提效又節省費用。2024年3月25日,“華北理工大學五礦曹妃甸實踐基地”依托該實驗室掛牌成立,推動國資央企與河北高校“產學研”結合與技術成果轉化。智能配礦等關鍵技術在五礦曹妃甸落地應用,帶來顯著效益。五礦曹妃甸打造“科技聯盟”,與多所高校深化合作,與科研機構組建科創聯盟,成立創新工作室等,形成創新資源聚集的“強磁場”,提升核心競爭力。五礦曹妃甸技術部部長盧寬對記者說:“依托科技賦能,2024年公司混礦價值與產業協同能力提升,精混產量站上400萬噸新臺階,經營規模同比增長29% ,港口集約型綠色爐料基地建設也邁出堅實步伐。”
在首鋼京唐公司,一位員工向記者展示一片蟬翼鋼:“它厚度僅0.07毫米 — 0.15毫米,最薄相當于人的一根頭發絲的直徑。”微微擺動,這片蟬翼鋼似在隨風起舞。其采用二次冷軋低碳軋制工藝,表面光滑如鏡,可作5G設備用鋼,應用于5G基站、新能源電池連接片等,供貨華為、中興等支撐我國重大科研項目。
首鋼京唐能源技術運行中心主任鄭狄告訴記者,公司利用技術手段實現能源梯級高效利用,水循環利用率近100%,獲評“全國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稱號。高爐、焦爐、轉爐煤氣基本全量回收用于加熱發電,還可生產工業乙醇蛋白質等。公司能源與環境部部長陳恩軍說:“2025年1月份,首鋼京唐二次能源發電量比計劃增加2045萬千瓦時,自發電率提升2.1%。”首鋼京唐循環經濟中心產品研發室主任程崢明向記者介紹:“固體廢棄物經資源化處理,成為高爐等行業原料,用于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研發的固廢基膠凝材料低碳環保,其制備的混凝土用于國家大型工程建設。”
據介紹,首鋼京唐煉鋼余熱用于海水淡化,日產淡水9.5萬噸,每年節約淡水資源2800萬噸,濃鹽水還可供給附近化工廠生產鹽堿產品。
協同發展,全面推進
2024年,曹妃甸區協同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承接平臺作用愈發凸顯,京津產業和教育、醫療、科技等資源加速聚集。
在產業承接方面,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京津項目51個,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個。新落戶央企二三級子公司2家,累計達到7家,數量位居全市之首。
在民生領域,天津南開曹妃甸友誼學校正式開學,為當地學子提供了優質教育資源;王府井商業中心、清華長庚醫院曹妃甸中心醫院開工建設,將進一步完善區域商業和醫療配套,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曹妃甸正通過全方位的協同發展,打造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