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 康曉博
初春的陽光灑在雄安新區大地上。這座生機勃勃的未來之城,在朝霞下展露美麗的“容顏”——
中央綠谷如翡翠玉帶系在城市身上,正在抽芽的柳條輕拂水面;雄安體育中心如同三枚“山水印章”,中正有序、藍綠相容,構成一幅山水畫卷;狀如花瓣的中國星網總部大賽盡情綻放,形似“金蘆葦”的中國中化總部大廈巍然矗立;悅容公園旁的“雄安之眼”倒映在水波中,趙州橋的古典風韻與數字時代的科技范兒相融共生……
自2017年設立以來,雄安新區始終堅持以“中華風范、淀泊風光、創新風尚”為指引,著力塑造獨具特色的城市風貌。這里的城市空間格局秩序規整、靈動自然;環境景觀城景應和、藍綠交織;建筑設計中西合璧、古今融合。
這座城的美,讓人驚嘆,帶給人“詩意的棲居”。
2024年8月14日,無人機航拍的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河北日報記者 李暢 攝
疏解人員王蕾一家,就是被雄安的美打動,全家扎根雄安。
“雄安沒有高樓林立的壓抑,沒有鋼筋水泥的冰冷,這里是能安放心靈的地方?!蓖趵僬f,雄安城市空間大氣舒朗,建筑不高且錯落有致,是一座能看到星星的城市。她和丈夫經常陪著兒子晚上看星星,朗誦關于星空的唐詩宋詞;周末去悅容公園徒步,給兒子講公園里的蘇式建筑和山水美學。一家人在雄安找到了“向往的生活”。
那么,雄安為何能“長”得這么美呢?
精細的“美顏相機”
雄安之所以能這么美,秘密在于嚴謹且創新的城市風貌管控。
“‘中西合璧、以中為主、古今交融’是雄安新區建筑風貌的總體指導思想?!毙郯残聟^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規劃處負責人肖艷明表示,雄安新區建筑風貌扎根雄安地域環境土壤,融合中華建筑文化基因,吸收世界優秀建筑設計理念和手法,探索形成依托中華文化及地域環境并具有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的開放氣質。
要做到城市風貌整體協調、和而不同,必須要“細”。
在雄安,建筑的“長相”從來都不是隨意地揮毫,而是有著一套十分嚴謹、細致的“行筆規范”——這套規范,就是雄安新區城市建筑風貌管控內容。
管控的內容非常詳細。比如,建筑色彩搭配須以和諧為前提,片區內居住建筑應結合自身特點選取主色調和輔色調,避免點狀穿插;高度搭配方面盡量保證相鄰建筑高度不跨檔,避免因建筑高度變化差異性大造成街道及片區天際線不和諧。
同時,對于城市公共空間、商業辦公、校園等不同類型設施的風貌管控,從布局、造型、立面、屋頂、色彩、材質等不同方面進行了詳細梳理和總結,實現了全要素分類管控,全流程服務引導。
“雄安新區的建筑風貌既要堅持挖掘地域特征,又要展現華北水鄉的獨特地域風光,還要體現疏解單位的文化元素,這就要求我們高標準、高質量把控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建設的每一個環節?!毙てG明說,他們會把風貌審查服務清單和服務流程給到每一個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并一對一提供全流程服務指導。尤其針對疏解項目,服務的過程可以說“事無巨細”,大到整體布局風格,小到窗框形式和磚瓦顏色,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他們嚴謹細致的工作過程,像是一臺精細的“美顏相機”,雖然“費盡心機”,卻為這座城市拍出了獨特的底色和氣質。
傾注心血“精雕細琢”
城市風貌涉及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什么叫“好看”、怎樣算“協調”、又怎樣解決“眾口難調”?這就需要深入研究。
“建筑設計與建筑審美的趨勢在隨時代發展發生變化,新的技術、材料與工藝對建筑風貌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我們持續進行深入研究,積極吸收新理念與新方法?!毙てG明說。
2025年2月10日無人機拍攝的雄安站。河北日報記者 劉光昱 攝
城市風貌的每一個問題,肖艷明和同事都“精雕細琢”。
就比如城市的第五立面——屋頂。如何解決屋頂容易出現的無序問題?肖艷明和工作團隊花費了大量時間與心血刻苦鉆研。
“屋頂是個容易被人忽視也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做好了是城市的一大特色,做不好城市可能變成一只‘花臉貓’?!毙てG明說,尤其是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空中交通將越來越繁忙,一個城市的風貌好不好,從空中就能一目了然。
對于屋頂的顏色,肖艷明和同事經過研究后發現,不同區域的功能不同,屋頂顏色也應有所區別。對于雄安新區啟動區而言,臨近公共建筑、軸線兩側、綠地景觀、白洋淀等不同區域的住宅,應結合周邊建筑和環境,將屋頂顏色設計為青黑色或棗紅色,從而彰顯新區“紅瓦綠樹、華北水鄉”的風貌特色。
住宅屋頂的坡度,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坡度太陡,會導致施工和維修的時候工人容易發生危險,也會導致室內空間太高、 太尖,不好用,外觀上也不好看;坡度太緩,會導致風大的時候雨水倒流,從瓦縫流進里面去?!案鶕狈綒夂驐l件,綜合考慮降雨、排水、降雪、視覺形象、工程難度、文化傳承、內部空間使用等各種因素,我們發現住宅屋頂坡度在25度到35度之間最合適。”肖艷明說。
甚至連在屋頂上設置施工維修時工作人員使用的安全扣環這樣的細節也不忽視。安全扣環設在屋頂的什么位置、怎樣保障牢固、怎樣不影響屋頂美觀……這些問題全都得研究清楚。
“新區是在一張白紙上建新城,很多事情沒有先例可循,要一點點去摸索去嘗試。”看著研究成果一步步變為現實,新區的容貌越來越靚麗,肖艷明心中成就感滿滿。
她堅信,不久的將來,當更多人從空中視角看雄安時,看到規整有序、相得益彰的第五立面,一定會為這座城市別樣的美所震撼。
多維的“實景模擬”
建筑風貌不是靜止單一、封閉孤立的。要做到多維度、全景式地把握建筑風貌的整體性,離不開“智”繪。
為此,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會同有關技術團隊研發出了雄安新區風貌信息化平臺,該平臺集三維展示、實時渲染等功能于一體,致力于解決項目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過程中可能形成的風貌碎片化問題,實現對城市風貌完整性、協調性、連續性的全過程動態把控。
無人機航拍的雄安新區啟動區。河北日報記者 耿輝 攝
“設計單位在設計時往往只關注自身建筑,忽視了是否與周邊建筑和諧的問題?!毙てG明介紹,通過將項目的設計方案進行3D建模并導入風貌信息化平臺,能夠將該項目與所在片區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呈現出來。在這樣的“實景模擬”下,該項目是否與周邊建筑協調,一目了然。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參與了中國星網總部大廈、創新坊二期等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工作。“雄安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運用雄安風貌信息化平臺審視我們的設計方案,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可以說雄安在風貌信息化平臺搭建方面已經做到了行業領先。”該公司副總裁趙穎表示,從建筑曲面的弧度,到外立面的顏色,再到建筑材料的選擇……在風貌信息化平臺的“慧眼”下,多個設計方案得到優化,并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每一片磚瓦都有數智賦能,每一處細節都精心打磨。
毫無疑問,雄安的美,是匠心與智慧的結晶。
當夜幕降臨,雄安新區一棟棟流光溢彩的樓宇與滿天的繁星交相輝映。這座朝氣蓬勃的新城,正以規制之筆、生態之韻、智慧之光,深刻詮釋著“美”的生動內涵。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