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白洋淀里究竟藏著多少驚喜?眼下,白洋淀水生態監測團隊的喬雅君和她的小伙伴們又在緊鑼密鼓地開展新一輪監測工作。他們的任務就是為白洋淀“摸家底”。
去年,喬雅君和小伙伴們采集到了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五月四節蜉。雖然它的身長只有0.5厘米,來頭卻不小。喬雅君說:“它是一個清潔指示種,是中國新記錄種。”
白洋淀水域遼闊,這么小的全新物種是如何發現的呢?原來,從2023年起,每年春、夏、秋三個季節,喬雅君和小伙伴們都會在白洋淀內采集浮游動植物和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那次團隊在30個點位采樣時,鴣丁淀的“寶藏”浮出水面。
喬雅君說:“因為我們采集的對象是生物,回來之后就要立刻進行挑選,基本上是上午采的下午挑,下午采的晚上挑。”“在前期處理的過程中發現特別微小的蟲子,肉眼看其實分辨不出來,然后在顯微鏡下看,對它進行形態學的鑒定,再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精確比對,能夠確定它就是五月四節蜉這個物種。”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綜合業務室干部吳彤補充說。
采集、過篩、沖洗、挑選……一套流程下來,他們經常眼花,不過也因此練就了一款獨門絕技——用鑷子迅速抓住活體微生物。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白洋淀的驚喜接踵而至。
喬雅君說:“今年4月份,我們觀測到了極危物種低斑蜻,還采集到了中華細鯽和瓦氏雅羅魚。這些都是比較珍貴的物種。”
隨著白洋淀生態環境日益向好,喬雅君堅信,這片水域還藏著更多驚喜。這支團隊也正用專業與汗水,為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寫下生動注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