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阜平是我黨我軍歷史上創建的第一塊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的首府,是晉察冀邊區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如今,這里的人們賡續紅色血脈,書寫著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新篇章。
隨著暑期的到來,阜平的紅色旅游不斷升溫。在阜平城南莊村的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上千件珍貴文物講述著當年根據地軍民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
抗戰時期,以阜平為中心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華北抗戰及全國持久抗戰的堅強堡壘,在百團大戰的硝煙中,根據地軍民以血肉之軀牽制大量日軍,為全國抗戰大局爭取了戰略空間;在對敵斗爭和根據地的建設中,根據地軍民創造了豐富和寶貴的經驗,被譽為“敵后模范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范區”。
傳承抗戰精神,汲取奮進力量。屬于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區的阜平縣,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黨的十八大以來,阜平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實施易地搬遷,讓世代居住在大山深處的鄉親們搬進配套完善的安置小區,并通過山區綜合開發、退耕還林,將“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劣勢轉化為特色產業優勢,靠著科學種植、電商銷售,昔日的荒山土坡變身為高效林果園。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如今,阜平縣發展起了食用菌、規模養殖、中藥材、手工業、生態旅游等六項富民產業,不少鄉鎮還建起了智慧車間,農產品從種植、管理到采收都實現了智慧化精準調控,阜平走出了一條“紅色引領、綠色發展、文旅賦能”的鄉村振興之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