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
津城千萬百姓
一起硬剛奧密克戎
面對這場疫情
無數參與戰疫的普通人
不眠不休,勇敢應戰
這其中
難忘瞬間
動人細節
感人場景
不斷涌現
……
一輪輪篩查,一次次集結
這些難忘瞬間
歷歷在目
↓↓↓
1月9日
全市首次大篩現場
居民在社區的安排下
有序排隊等待檢測
也是在首輪大篩中
一位兩歲半的小女孩
不到5點騎著玩具自行車
一起安靜排隊
全程沒有哭鬧
深夜
一位工作人員在寒風中
引導市民有序檢測取樣
柔道奧運冠軍佟文
是西青區大寺鎮居民
因為突發疫情
突然有了時間的佟文卻沒有閑著
化身志愿者積極參與核酸篩查的社區服務
1月13日
天塔燈光秀再次點亮
致敬全市參加疫情防控的勇士
點贊積極配合的市民
1月14日
天津抽調1000名黨員干部
支援津南區疫情防控工作
下午,下沉干部陸續集合出發
嚴冬雖冷,心卻很暖
有些小細節,真的很動人
↓↓↓
天津不是每個人都會說相聲
但是天津人天生樂觀
有的社區打快板喊你做核酸
全市核酸篩查中
一位家長為了讓寶寶減少
在戶外排隊等候的時間
特意在背上貼了代寶寶排隊的提示語
引發網友點贊
津城第二次全員篩查現場
一位小朋友在取樣結束后
向醫護人員伸出大拇哥點贊
醫務人員溫暖回應
在奧城檢測點
南開大學附小的陳多爾同學
用大提琴奏響《我和我的祖國》
緩解了檢測現場緊張的氣氛
溫暖、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河東區紅城社區篩查過程中
83歲的王大爺看到征集志愿者
一早就報名
社區考慮實際情況
安排他在樓門看守把控
在靜海區核酸檢測一線
一對新婚95后小夫妻“舍小家、顧大家”
將愛化成了共同抗“疫”的精神支柱
在理解與鼓勵中完成著
兩個戰場的堅守
趙艷澤和肖雨杉的防護服上
畫上了愛心和對方的名字
津城經歷數次全員篩查
信息錄入效率不斷提升
居民體驗不斷優化
一些社區的工作人員還自制“神器”
爭取讓速度進一步提升
社區篩查工作人員
手捧居民送來的“暖手水瓶”
多輪篩查中
類似的“暖手瓶”
在天津人的朋友圈中頻頻出鏡
“媽媽去哪兒了”
最近,每當有人問起媽媽尹園園
7歲的哥哥張尹智和4歲的弟弟張尹睿
便底氣十足地回答“媽媽去支援津南了”
在記者的鼓勵下
小哥倆又把想說給媽媽的話寫了下來
第一句還是“媽媽我想您”
當然
不可缺少的
還有這些感人場景
↓↓↓
天津全員核酸篩查中
工作人員寒風里堅守
面罩結上了冰碴
深夜
一位核酸檢測樣本轉運員
奔波在津南區的采樣點
西青第二次全員篩查中
西青醫院醫務人員在戶外消毒
因戴手套已經腫脹的雙手
1月12日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
出席防控新聞發布會
細心的網友發現
她因連日奔波在流調一線
雙頰被凍得通紅
紛紛在直播中“在線心疼”
深夜,因連續工作沒有休息
市衛健委主任顧清
在緊張忙碌間隙
剛坐下便睡著了
……
感謝!致敬!
這些聞令而動、星夜出征的人
這些辛勤工作、默默堅守的人
這些密切配合、守望相助的人
每個人都了不起!
您身邊也有這樣的人、這樣的故事嗎?
不妨說給我們聽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