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目前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面實現“村村通寬帶”,超過97%的縣城城區和40%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農村光纖平均下載速率超過100Mb/s,已實現與城市“同網同速”。這不僅意味著我國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巨大進展,也有力拓寬了農民的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快推進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了“村村通路”,打破了農村經濟發展瓶頸。而今,我國又實現了“村村通寬帶”,打通了廣大農村接入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大動脈”,這無疑為農民致富和鄉村振興插上了翅膀。近年來,一些已經通寬帶的農村在互聯網使用方面已取得明顯成效。因此,在“村村通寬帶”后,要總結相關經驗,更好幫助農民致富。
搭建好網絡平臺,更要提供豐富信息和優質內容。近年來,一些地方通寬帶后,以農村需求為導向,政府和企業大力開發和推廣新業務新應用,建立農村基層信息服務體系,引導信息和服務進村入戶,提供交流、交易、推廣平臺,促進農業信息的快速有效傳播。但有的平臺缺乏可用信息和優質內容,成為擺設;有的平臺內容不錯,但更新很慢,成為“雞肋”。因此,平臺一定要做好內容及更新。與此同時,要做優移動端,以APP為突破口,強力推進系統打通、業務整合、流程再造,全面提升網上政務服務水平,實現農民辦事不出村和社區。
在發展農村電商的同時,要大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科技興農。當前,我國農業正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尤其是農村電商,讓全社會體會到其作用。但賣得好,首先要產品好。當前,我國一些農村還在采用較為落后的傳統生產方式。因此,要在生產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推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主要是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智能化,大力提升其發展規模、質量和效益,并通過產業融合發展,催生新的業態。
要強化農民信息化培訓,提高農民素質。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缺乏引導和培訓的情況下,有的人可能將其僅僅作為消遣娛樂的新玩物。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對農民進行培訓,講授互聯網知識,把互聯網與發展生產緊密結合,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以培養新型農民。
既要種好腳下的地,夯實線下生產的基礎,也要耕耘好網絡,培育線上發展空間。筆者認為,“村村通寬帶”后,必將進一步釋放出“數字紅利”,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鄉村經濟新活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拓兆兵)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