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精心呵護城鎮“微細胞”11】
氣溫零下10℃,天空剛擦黑,位于山西大學城附近的一條小路上,70來家小吃攤不約而同“集合”在一起。
“老妹兒,今天吃點啥?”2米多長的燒烤車前,圍著七八位客人,哈爾濱姑娘李金湘來山西晉中12年了,東北口音一點沒變。“滋滋滋”,烤串在她手里翻動著,散出了油香。
“沒證照、沒固定攤位。為了占個好地方,經常和其他攤主吵來吵去。一聽城管,心里就發毛。”回想起以前的日子,李金湘至今還后怕。
在當地,像李金湘這樣的流動攤販有3000多位。“攤販扎堆的地方,就是群眾有需求的地方。”晉中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史鋒感慨,“我們給流動攤販‘定制’專屬的便民市場,讓他們名正言順地搞經營。”
精細化管理,并不容易,選址便是大問題。城市管理局想了一個新招:讓攤主們推選出代表,再請攤主帶著,滿城轉悠,尋找心儀的場地。之后,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李金湘就是“代表”之一。
“這樣的感覺太好了!我們商戶有‘發言權’了,自己找的地方肯定滿意。”李金湘第一時間報了名,租下了一個大約12平方米的攤位,一個月只要180元,比自己租店面,便宜好幾千塊錢。
沒過一年,李金湘的第二家燒烤攤又在夜市出現。“體檢、辦理健康證明、發放經營卡……我們只要準備好資料,一次都不用跑,你看,我們都是持證上崗!”
老話講,“一步差三市”,位置是大家最在意的事,“很公平,大家抓鬮選攤位,一切流程都公開透明!”李金湘說。
“環境好了,我和‘左鄰右舍’都處成了朋友,還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最近,她在群里聽說政府還要在市中心建20處廉價便民市場,水氣熱一應俱全。“我還想再租一個呢。”李金湘說。
(本報記者 楊玨 本報通訊員 伏沼竹)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