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鴻 內蒙古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師、內蒙古新媒體研究中心研究員
2022年1月15日20時,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制的五集電視專題片《零容忍》開播,隨后該專題片便登上微博熱搜榜。截至當晚21時,該話題的網絡閱讀量達到1.8億次,在網絡上燃起了一股反腐熱潮。
“如何讓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推進反腐敗斗爭的故事深入人心?答案藏在片子的敘事巧思中。”
“落馬官員現身說法,沖擊最為直觀,嚴重違紀違法事實與深刻懺悔反思、過往奢靡的生活與鐵窗之內的樸素衣著,對比強烈,令人唏噓”“專題片中的典型案例,震撼心靈、發人深省”……刷屏的留言展現的不僅是這部“年度大片”的魅力所在,更有著人們對這部影片內涵的滿滿思考。
《零容忍》是一部反腐的“宣言書”,昭示了中國共產黨繼承優良傳統,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
一直以來廉潔都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品格。1931年,在敵人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下,新生的中央蘇區為保持自身純潔,仍毅然掀起一場“反腐、肅貪、倡廉”的風暴。1949年3月,毛澤東同志在《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中敲響了警鐘:“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2022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開班講話中強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堅韌和執著,繼續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
歷史會說話,過往的歷史鮮明地告訴我們,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以正風肅紀反腐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一直都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深化自我革命的內在要求,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依然是。
《零容忍》是一部反腐的“展示冊”。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對“執政為民”這一本質的深刻把握。
習近平總書記曾反復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四億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孫力軍落馬,胡懷邦鋃鐺入獄,馬林坤被處理……對這些腐敗分子的“零容忍”就是“見人見事見效”監督理念的體現,就是以人心所向為工作導向的明示。群眾事無小事,損害群眾利益的事更無小事,中國共產黨嚴肅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的步伐再次驗證了民之所向,國之所往的真諦。
反腐也是生產力,不過這更是一種凝民心、聚民力的生產力。“人心齊、泰山移”,倘若人們在建設國家、發展國家方面都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定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零容忍》是一部反腐的“警示篇”,警示我們每一名黨員都要引以為戒、警鐘長鳴。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中國前進和發展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遍布著風險。對此我們每一位黨員必須時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這樣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困難,迎接各類挑戰,也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于無聲處說有聲,《零容忍》系統化呈現了怎樣算好“人心向背賬”,如何做好反腐鼓點與民心的同頻共振!這些于民有利、于國有益的內涵需要我們每個人入目、入腦、更要入心!(責任編輯:王鑫)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