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1月29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孫維佳
中國人關于奧運的夢想始于一百多年前的三個著名的歷史追問:即中國人何時能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運動員何時能獲得一塊奧運會獎牌?中國何時能舉辦一屆奧運會?
這是1月26日拍攝的亮燈的海陀塔。北京冬奧會標志性景觀建筑“海陀塔”于本月25日在北京延慶正式竣工亮相。該建筑在120米塔頂裝設巨型奧運五環標志,成為公眾臨近延慶賽區、經行京張高鐵線或京禮高速線時一道靚麗的風景。(新華社記者陳鐘昊攝)
歷史走過百年,在2008年,中國人終于以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圓夢北京。2022年冬奧會即將在中國舉辦,毫無懸念,擁有夏奧、冬奧“雙奧之城”美譽的北京將再度創造歷史,繼續書寫輝煌。這一次,精彩輝煌甚至無與倫比都將不再是中國追求的全部目標。北京在思考,中國將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留下何種長久的精神遺產?在世界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北京冬奧會將如何推動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價值觀豐富發展,從而服務于國際團結、和平事業,推動全球治理向著更加健康、公正方向發展?這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需要回答的一個全新的奧運歷史追問。
1月28日,運動員們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內訓練。新華社記者 武巍 攝
每一屆奧運會都被賦予了崇高的愿景,體現著舉辦地人民的熱切希望和國際社會的殷殷期盼。14年前,北京奧運會以“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為愿景,生動詮釋了一個開放中國擁抱世界和一個多元的世界歡迎中國的時代內涵。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中國成功融入世界的標志之一,其理念和愿景得到世界的廣泛認同,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和持續開放奠定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基礎。
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和14年前已迥然不同,國際形勢更加錯綜復雜,充滿挑戰。首先,眼下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個別國家逆歷史潮流而動,挑動對立、制造分裂,給國際地區和平發展帶來更多挑戰。其次,新冠疫情也給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帶來深刻的影響。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史上,國際奧委會首次艱難作出了夏奧會延期的決定,奧林匹克運動也遭受了挫折。
1月28日,運動員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國際奧委會去年將“更團結”加入奧林匹克格言中。奧林匹克格言從此變為“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這是迄今為止國際奧委會對奧林匹克理念和價值觀所做的最為深刻的調整、豐富和發展。如果說,“更快、更高、更強”表達的是對人類體育價值的追求的話,那么“更團結”則表達對人類社會精神價值的追求,折射出國際奧委會希望以奧林匹克價值觀推動完善全球治理的強烈愿望和主張。“更團結”的內涵十分豐富,包括推動完善全球治理,構建更加健康、和平、多元、包容、團結的世界,反映出國際奧委會主張世界團結,反對政治對抗;主張協商合作,反對孤立主義;主張多元包容,反對民粹主義;主張去政治化,反對意識形態劃界的全球治理觀。
1月12日,徐夢桃在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女子空中技巧比賽中。新華社/美聯
認同和支持奧林匹克精神和價值觀,是奧運會舉辦地和舉辦城市的基本義務和責任。中國一貫踐行并積極弘揚奧林匹克價值觀,積極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些主張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理念和價值十分契合。北京冬奧組委著眼于奧林匹克價值觀同中國全球治理觀的內在聯系,從辦好奧運會和推動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視角出發,明確了本屆冬奧會的愿景,并將其凝練成“一起向未來”的口號。“一起向未來”體現著東方文化智慧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完美結合,既是對奧林匹克價值觀的傳承和弘揚,又是對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的踐行與堅持,是對本屆冬奧會愿景的最好詮釋,體現著北京冬奧會對奧林匹克價值觀的豐富和發展。
2018年2月18日,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決賽中,中國選手賈宗洋以128.05分的成績獲得亞軍。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奧運會是人類的慶典,更是青春的盛會,“一起向未來”寄托著北京冬奧會對世界美好未來的期冀和對全球青年的最美好的祝愿。在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北京2022年冬奧會必將在奧林匹克的旗幟下,凝聚世界青年的力量,彰顯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弘揚奧林匹克價值,展示人類戰勝疫情的信念和決心,必將以一屆“團結的盛會”載入奧林匹克史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