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北京冬奧會冰壺混雙循環賽首輪,中國組合范蘇圓/凌智擊敗瑞士組合佩雷/里奧斯,為中國代表團取得開門紅。2月3日,北京冬奧會冰壺混雙循環賽第二輪,中國組合范蘇圓/凌智以6-5擊敗澳大利亞組合,收獲兩連勝!
說來冰壺這項運動,有五百年歷史,卻是冬奧會7大項中最“年輕”的項目;推的冰壺制作精美價格昂貴,穿的鞋子卻左右腳都不一樣;號稱“冰上國際象棋”的燒腦藝術,比賽時卻只見運動員們揮著刷子瘋狂“擦地”,大喊大叫。
名畫文物講述16世紀冰壺
比利時弗拉蒙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1565年創作的《雪中獵人》里就已經出現了冰壺。畫作中的冰壺與現代冰壺器具十分相似,原型底座和細長的手柄清晰可見。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冰壺則來自蘇格蘭。這塊砥石在都布萊恩一個干涸的池塘中被發現,砥石略呈方形,明顯經過精心打磨,一側有用來抓握的溝槽,相當于現代冰壺的壺柄,表面還刻有1511年以及所有者的名字。
冰壺曾先后5次作為冬奧會的表現項目而出現在奧運賽場,但是一直到1998年才被正式列入冬奧會項目。
手工打造 單只價格過萬
冰壺對材質有特殊要求,一是要求其足夠堅硬,二是要求其在低溫條件下不會因撞擊破裂。世界上最好的冰壺原石來自兩個地方,分別是蘇格蘭的艾爾薩克雷格島和北威爾士。它們的花崗巖顆粒很細,并且不含云母,利用這種獨特花崗巖制造的冰壺抗撞度是一般花崗巖的三倍。
冰壺在加工過程中,需要借助工人的經驗和手感,依靠眼睛和手的完美配合
加工方面,全世界只有三家公司可以制作出高質量的冰壺,它們分別是擁有艾爾薩克雷格島獨家開采權的蘇格蘭凱斯公司、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夠用北威爾士特雷弗花崗巖生產冰壺的加拿大冰壺石業公司和采用特殊冰壺制造和翻新技術的美國湯普森公司。
為北京冬奧會提供冰壺的是蘇格蘭凱斯公司,他們為此生產了190多個冰壺,然后精選出96個在2021年底運抵中國。在國際大賽中使用的冰壺每只價格在12000元人民幣左右,一套上等的冰壺(16只)差不多要花費18萬元人民幣。
除了冰壺本身,冰壺運動對鞋子也有特殊要求。僅從外觀上看,冰壺運動鞋與普通鞋子無顯著區別,但其實左右腳鞋的功能不同,一只為滑行鞋,另一只為蹬冰鞋。負責滑行功能的運動鞋底部為塑料底并有專用滑板,負責蹬冰功能的運動鞋底部為橡膠底,使運動員能在滑行與制動間流暢切換。
2.5小時“冰上象棋”
一場傳統冰壺比賽共有10局,將“戰術思考”時間加入后,需要2.5小時,使得冰壺比賽成為冬奧會比賽時間最長的項目。盡管在投擲、擦冰過程中也需要體力支撐,但腦力消耗仍是第一位的。冰壺場地,也就是“棋盤”,通常是一個長45至46米,寬4.4至5米的長條形冰道,賽道兩端各有一個圓形區域,發球區一端為本壘,另一端為營壘。兩隊輪流擲壺,運動員不僅要使己方冰壺準確到達營壘圓心,同時還要讓對方的冰壺遠離圓心,以冰壺距離圓心的遠近決定勝負。
混雙比賽節奏相對較快,每隊有2個隊員,共進行8局比賽。每隊在每場比賽中有22分鐘的思考時間。在每一局比賽中,每隊投擲5個冰壺,比賽開始之前會放置一個冰壺,投第一壺的隊員必須投最后一壺,另一名隊員投第二、三、四壺。在另一局比賽中,兩人的投擲順序可以更換。每局的前四個冰壺不允許擊打,無論是對方的還是本方的冰壺,從第五個冰壺開始可以擊打。
與很多人想象中不同,冰壺賽道的冰面并非是光滑的,反而專門有細小的水滴被噴灑到冰面上,形同鋪就了一條鵝卵石路,使得冰壺的行走路線不定。
這就是為什么冰壺比賽的觀眾會對運動員手持“掃把”在冰壺前瘋狂“擦地”的動作印象深刻了。運動員適當的“刷冰”能夠融化凹凸不平的冰面,使冰轉化成薄薄的一層水,減小壺體與冰面的摩擦,從而走得更遠。
比賽過程中,常聽得到參賽者的吶喊,畢竟40多米的賽道,與隊友溝通戰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吼,漫長的比賽中,戰吼也有提神醒腦、加油鼓勁的作用。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