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當晚,當奧林匹克會旗冉冉升起,《奧林匹克圣歌》回響在國家體育場,一張張稚嫩可愛的面孔隨著音樂輕輕搖擺。你能否想象,這些用希臘語演唱會歌的孩子們來自大山里?他們純凈清澈的童聲宛如天籟,響徹“鳥巢”。
如何演繹奧運會開閉幕式上必不可少的保留曲目《奧林匹克圣歌》,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而這一次,中國又該表現什么?作為既定的儀式環節之一,導演團隊最終選定,由來自緊鄰本屆奧運會舉辦地北京、張家口的河北阜平山村里的孩子來演唱奧林匹克會歌,展現新時代中國少年兒童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生動面貌。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儀式部分導演 楊嶸:一般情況下都會找職業的合唱隊去唱這首歌曲,那么這一次(張藝謀)導演提出了用大山里的孩子來唱這首會歌,真真正正的是大山里的孩子,真真正正是他們唱的歌曲,用真情實感來唱這首歌。
河北保定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院長 張紅玉:(接到任務)壓力很大,因為孩子們也沒有學過唱歌,也沒有上過音樂課,我當時在想,不一定是要追求所謂唱得最好的,是要有特點的。
當奧運會會旗入場時,44名胸前裝飾著虎頭的中國孩子出現在旗桿旁。升旗時,這些來自中國大山里的孩子完成了奧林匹克會歌的演唱,他們中年紀最小的只有5歲,大多數人幾個月前還不識譜,經過三個多月的認真練習,都可以熟練地用希臘語進行無伴奏演唱了。這也是冬奧會歷史上首次由大山里的孩子唱奧林匹克會歌。
河北保定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合唱指揮老師 馬孟楠:挺配合的,大山里的孩子他們非常樸實,你能看到每次老師去排練,他們自發地熱烈鼓掌,眼睛里透露著對知識的渴望,那種瞪著大眼睛看著你,就覺得特別感動。
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團員 劉雨欣:我以為這個歌特別難,我不會唱,我背不下來。經過老師給我們訓練,我感覺這個歌特別簡單。我就是特別想讓我媽媽在電視機前看到我,我媽媽看到了肯定會特別高興的。
對于他們中大多數孩子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北京,也是第一次長時間和家人分開。他們互相幫助、互相溫暖,克服了暈車和想家的困難,順利地在冬奧會開幕式現場放聲歌唱,讓世界聽到他們來自大山里的歌聲。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