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2月7日,正月初七,早上8點,廣西河池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九萬大山寒氣逼人,貴南高鐵項目經理部五號拌合站卻熱火朝天。36歲的毛南族村民譚曉瓊坐在攪拌機操作臺前,熟練地操作攪拌機,生產混凝土料。
“隧道剛剛爆破,要抓緊時間生產混凝土料,對爆破面進行噴錨加固。”譚曉瓊說。距離拌合站400多米外,就是貴南高鐵九萬大山四號隧道,譚曉瓊的家就在隧道和拌合站之間的波川村新村屯。
譚曉瓊告訴記者,以前在外地打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就選擇到拌合站應聘就業。經過培訓,她很快掌握攪拌機操作技巧,“一天能生產70立方混凝土料”。
“混凝土料已經攪拌完畢,請把車倒進出料口,現在開始出料。”譚曉瓊通過對講機向水泥罐車司機傳達了信息。接完混凝土料,水泥罐車沿著施工便道向隧道洞口駛去。在被重重石山包圍的毛南山鄉,施工單位改擴建類似的施工便道80多公里,這也成為山里村民出行的必經之路。
隧道漆黑,只有隧道壁上掛著的一排燈泡。雖然嗡嗡作響的風機不停往隧道深處送來新鮮空氣,但里面仍混雜著塵土、油氣燃燒后的沉悶氣息。水泥罐車抵達作業面后,借著昏暗燈光,可以看到頭戴黃色安全帽、身著橘黃色反光衣的隧道噴錨工莫海東已經做好準備,指揮卸料噴錨。
“倒車、倒車……”在莫海東的引導下,水泥罐車慢慢靠近噴錨機,開始卸料。混凝土料全部卸入噴錨機后,莫海東配合操作機器進行噴錨作業。長長的噴錨桿靈活得像人的手臂,沿著隧道壁底部一路向頂部噴灑混凝土。
在現場檢查指導施工作業的云桂鐵路廣西公司貴南高鐵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高在新介紹,九萬大山四號隧道全長15.5公里,是貴南高鐵廣西段的最長隧道,80%的洞身被巖溶發育區覆蓋,爆破每推進1米,就要馬上使用混凝土砂石料和鋼筋進行噴錨加固,否則會有坍塌危險。
“噴錨技術要求很高,老鄉們經過培訓完全能夠勝任。”高在新說,在貴南高鐵建設工地,共聘用毛南山鄉的務工人員935人。
52歲的莫海東是毛南山鄉頂吉村洞頂屯人,此前他一直靠打零工維持生計,收入低且不穩定。2018年貴南高鐵九萬大山四號隧道開工后,他主動找到施工隊,應聘成為一名隧道噴錨工,每月收入6000余元,比以前高了一倍。
貫穿廣西西北部和貴州東南部的貴南高鐵,是廣西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預計明年開通運營。“2020年,毛南族整族脫貧了。如今走上了鄉村振興道路,等高鐵開通,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環江縣下南鄉波川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譚美春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