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63歲的德國資深雪車教練利奧波德在北京西北80公里處看到的景象讓他一度說不出話來。當延慶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展現在他眼前時,他簡直“目瞪口呆”,贊嘆道:“這條賽道絕對是超凡之作”,“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這條有16個彎道、近1.9公里長的賽道宛若一條中國游龍,蜿蜒于小海陀山間。賽道高差127米,終點區域類似于一座小型體育場。觀眾席和整條賽道均被遮陽棚覆蓋。
31歲的德國雪車選手弗朗西斯科·弗里德里希對這座“宏偉賽場”的震驚程度,不亞于自己的教練。弗里德里希認為,在這里參加比賽將是很特別的經歷。
——據德國《世界報》網站2月6日報道
在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中,多個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場館,例如“水立方”和“鳥巢”,再次派上用場。有些特定體育項目的比賽場地必須新建,而這些新場館體現了中國工程師的奇思妙想。
其中一個建筑奇跡是首鋼滑雪大跳臺,又稱“雪飛天”。它按照特技滑雪的專業要求制造出特定斜坡,形似灰姑娘的水晶鞋。大跳臺的外觀顏色為漸變色,夜間照明呈現五彩繽紛的效果。在北京冬奧會后,首鋼滑雪大跳臺也將永久性保留下來,繼續作為大跳臺項目比賽的標準場地。
——據西班牙《阿斯日報》網站2月5日報道
北京冬奧會強調有效利用2008年奧運會遺產,許多場館是在當年奧運場館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本月2日開幕的冰壺比賽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舉行。這一外觀獨具特色的建筑曾是2008年奧運會的游泳比賽場館。北京冬奧組委僅用大約20天就將“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原來的泳池變為冰場賽道,比賽時冰壺滑動聲和刷子摩擦聲清晰可聞。
“國家速滑館”建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外部有象征2022年的22條“冰絲帶”。國家速滑館的制冰過程采用了溫室氣體零排放技術。場館負責人稱,這是一處“可持續、向未來”的場館。中國政府欲將這些場館作為新遺產,提出以冬奧會為契機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月3日報道
自2015年以來,中國的標準滑冰場數量增加了300%以上。同時,中國還新增了200多個滑雪場,滑雪場總數已超過800個。
疫情期間,鑒于中國采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民眾開始在國內旅游。根據旅游統計數據,其中受益最大的服務行業就是冰雪行業:2021—2022冰雪季,中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預計將超過3億人次。
冬季運動吸引了新一代愛好者,一定程度上既有新體驗帶來的新鮮勁,也有運動本身帶來的興奮感。業內人士預測,即使冬奧會結束后,滑雪人群也不會減少。
——據《印度教徒報》網站2月6日報道
(本報記者嚴瑜整理)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2月10日 第 06 版)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